处之夷然的拼音、解释、组词
处之夷然的简介:
chǔ zhī yí rán
形容对待困难或紧急情况沉着镇定的样子。同“处之泰然”。
形容对待困难或紧急情况沉着镇定的样子。同“处之泰然”。
- AI解释
《处之夷然》是一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镇定的态度。其中,“处”是处置、处理的意思;“夷然”则表示安闲、平静的样子。“夷然”的意思是泰然自若,毫不在意。
详细解释如下:
- 出处: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武既死,世莫有及之者。余读《兵法》,观其处军置师,一动一句,如流水之趋源,日月之相推,夷然安闲。”这里描述的是孙武去世之后,作者在阅读他的著作时对其战术布置感到十分赞赏和钦佩,用“夷然”来形容那种自然、泰然自若的状态。
- 语法结构:此成语常用于谓语或定语位置。
五个例句如下:
-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时,他处之夷然,没有慌张失措。
- 这位老将即使在最紧张的战斗中也总能处之夷然,指挥若定。
-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保持处之夷然的态度,从容应对。
- 老师总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处理学生的问题,让人感到处之夷然。
- 在紧急情况下,他的表现极为镇定,真可以说是处之夷然。
分词解释
处
chǔ,chù
1 居住:穴居野~。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4 决定,决断:~理。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6 止,隐退:~暑。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夷
yí
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杂处(chǔ ㄔㄨˇ)。3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4 弄平:~为平地。5 消灭:~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6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7 古代的锄类工具。8 同“ 怡 ”,喜悦。9 同“ 痍 ”,创伤。10 姓。
然
rán
1 对,是:~否。不~。不以为~。2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3 这样,如此:当~。~后。~则。4 表示一种语气(①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②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6 同“ 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