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籍的拼音、解释、组词
蠹籍的简介:
dù jí
1.亦作"螙籍"。 2.虫蛀过的书。泛指古旧书籍。
1.亦作"螙籍"。 2.虫蛀过的书。泛指古旧书籍。
- AI解释
词语“蠹籍”源自中国古代文化,主要含义如下:
详细解释:
-
定义:“蠹籍”的“蠹”在古代常被用来比喻蛀虫、害虫,“籍”则意指书籍。合起来,“蠹籍”一词特指因长期保存不当或管理不善而导致受到虫蛀等损害的书籍。
-
出处及用法:这个词多见于古文文献中,用来描述书本受潮霉烂或者被虫蛀的情况,反映了古代对藏书保护的重视。在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更多用于文学创作或文化研究之中,表达一种怀旧或是强调书籍珍贵的情景。
-
相关词汇:可能与之相关的词语包括“珍籍”、“残编断简”,前者指非常珍贵的书籍,后者形容书卷破损、散乱的状态。
造句示例:
-
古人云:“蠹籍非独虫蛀所成,亦有人为。”意在告诫人们保护书籍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环境因素,人的疏忽同样能导致书籍损毁。
-
他把珍藏多年的古籍整理归档,希望可以避免“蠹籍”现象的发生。
-
这些珍贵的史书由于保存不当,已经出现了不少“蠹籍”,亟待修复。
-
在现代图书馆里也经常看到采用先进技术手段防止书籍出现“蠹籍”的措施,比如使用防虫剂或者保持恒温环境等方法来保护图书资源。
-
他专门研究古代文献学,在整理古籍时总是小心翼翼,生怕碰到一丝一毫的“蠹籍”问题。
这些句子旨在通过不同的场景和语境表达出“蠹籍”这一概念的具体含义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