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退的拼音、解释、组词

衙退的简介:

yá tuì
1.谓官衙办公之后。 2.谓蜂群飞散之后。

  • AI解释

词语“衙退”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说法,主要指的是官员或有身份的人从官署(即衙门)下班、离开办公地点的行为。在现代语境下,“衙退”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文学创作或者古风描述中可能会被提及。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衙退”的概念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那时官员们需要在特定的地方办公处理公务。
  • 应用场景:当官员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即离开衙门,返回家中或住所。这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的生活节奏,也象征着权力与职责的暂时卸下。

造句

  1. 清晨时分,他准时来到官署上班,到了晚上终于可以衙退回家了。
  2. 离开衙退之后,他开始享受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思考一些私人的事务。
  3. 在古代,衙退是一个官吏一天工作的结束,他们会在这一刻暂时放下公务的重担。
  4. 每天忙忙碌碌地完成工作后,衙退成为许多官员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5. 通过描述“衙退”这一场景,可以更好地展现古代文人墨客对于时间流转、生活节奏变化的感受和理解。

希望这些解释与造句能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词语及其应用场景。如果您有更多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知!

分词解释

1 旧时官署之称:公~。~门。~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役。2 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3 排列成行的事物:槐~。柳~。
退

tuì

1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步。~路。~却。~让。倒~。2 离开,辞去:~席。~伍。~职。~休。引~。3 送还,不接受,撤销:~还。4 脱落:~色。~毛。减~。5 和柔的样子:~然。6 迟缓,畏缩:“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