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刻的拼音、解释、组词

漏刻的简介:

lòu kè
①即漏壶:明告战日,漏刻有时。参见“漏壶”。②顷刻: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计时的器具。以铜壶盛水,底穿一孔,壶中竖立一支有刻度的箭,水渐漏则箭上的刻度就逐渐显示时间。共有一百刻,分昼夜。夏至通常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冬至则相反,春秋二分昼夜各五十刻。

漏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通过滴水或沙来记录时间。这种古老的计时法是基于自然现象和物理原理,体现了古人对时间和空间深入的理解与应用。

漏刻的工作原理:

  1. 漏壶式漏刻:由上部的容器(受水壶)和下部的容器(溜壶)组成。受水壶中装有水流,并通过一个小孔缓缓滴入溜壶,而溜壶下方连接着一个装有浮标或木制箭头的计时器。随着水流逐渐增加,计时器上的浮标或箭头会根据水位上升的时间间隔来指示时间。
  2. 沙漏:另一种形式是用细沙填充在两个上下相连的容器中,通过一个小孔从一个容器流入另一个。当沙完全流尽后更换新的沙子,以此计算一段时间。

漏刻》的详细解释:

  • 漏刻是一种古代中国重要的时间测量工具之一。
  • 它利用滴水或沙流来测量时间的长短,通常被用于宫廷、官府以及日常生活中进行计时。
  • 其准确性依赖于环境条件(如温度变化)和操作维护程度。

造句:

  1. 古代文人常常在书房中安置漏刻以调节读书的时间,提高效率。
  2. 在古代的宫殿里,漏刻被用来精确地安排每个仪式和活动的时间节点。
  3. 学者们对漏刻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改进其结构使其更加精准。
  4. 漏刻虽然古老,但在某些需要持续计时的地方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 在没有钟表的时代,人们依靠漏刻来掌握日常生活的节奏。

这些句子展示了《漏刻》在古代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lòu

1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光了。~风。渗~。~泄(❶水、光等流出或透出;❷泄露)。~电(跑电)。2 泄露:走~消息。~底(泄露内情)。透~。3 脱逃或无意放过:疏~。遗~。挂一~万。~网之鱼。4 〔~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如“铜壶滴~”(亦称“铜壶刻漏”),“~尽更深”。5 中医指某些流出脓血黏液的病:崩~(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痔~。

1 雕,用刀子挖:~本(雕版印成的书本)。~石。~字。~板。~舟求剑。2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3 时间:此~。即~。顷~(极短时间)。时~。~不容缓。4 形容程度极深:深~。~意。~骨(感受深切入骨)。~苦。5 不厚道:~毒。~薄。尖~。苛~。6 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