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言不出,外言不入的拼音、解释、组词
里言不出,外言不入的简介:
lǐ yán bù chū,wài yán bù rù
1.谓说话要分清内外,不可逾越。古代礼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故云。语本《礼记.内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引申谓治家谨严。
1.谓说话要分清内外,不可逾越。古代礼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故云。语本《礼记.内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引申谓治家谨严。
- AI解释
《里言不出,外言不入》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礼记·曲礼上》,原文是:“君子之居,必有常处;其言,必有常理。里言不出,外言不入。”这句话强调了言语的慎重与谨慎,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里,应该有不同的言辞表现。
详细解释
-
里言不出:这里的“里”指的是家庭、内部或私下的场合,“里言”即在私人场合说的话。“不出”则表示这些话不应该被带到外部场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在家庭或私密场所说过的话,不应该随便在外人面前提及。
-
外言不入:“外”指公开的场合或外界的人,“外言”是指在外面场合听到的话语或信息。“不入”指的是不要把这些外面听到的信息轻易带回家中或者私人的地方。这句话强调了在不同情境下应保持言语谨慎,避免将外部获取的信息未经筛选直接带回私人空间。
造句
- 在家里谈话的内容最好不要带到工作场所去讨论,做到里言不出。
- 即使在朋友面前说的悄悄话也不要轻易告诉家人,这遵循的是外言不入的原则。
- 公司内部的秘密和信息不应该对外泄露,体现了“里言不出”的智慧。
- 与客户交流时不要透露过多公司的内部政策或决策细节,保持专业性,这也是“外言不入”的体现。
- 面对不同的社交圈,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里言不出,外言不入,既维护个人隐私,又尊重他人空间。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家庭和工作场合,在更广泛的社会交往中也同样适用,提醒人们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言语,以维持社会秩序和个人形象的完整。
分词解释
里
lǐ
1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4 衣物的内层:被~。5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6 姓。
言
yán
1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3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4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5 姓。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出
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外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入
rù
1 进,由外到内:进~。~梦。2 适合,恰好合适:~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