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虏的拼音、解释、组词

遗虏的简介:

yí/wèi lǔ
1.犹残敌。

  • AI解释

遗虏》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指称敌对国家或部族中的投降者、被俘者或是敌方的一部分。它带有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描述那些背叛自己的国家或者民族,投靠到敌对势力中去的人。在现代语境中,“遗虏”一词较少使用,但有时仍可出现在古文翻译和历史文献中,用来形象地表达这种立场或身份。

详细解释:

  • :遗失、丢掉。
  • :古代对敌方俘虏的一种称呼,含有敌对和贬义的色彩。

综上,“遗虏”可以理解为那些背叛自己本民族或国家的人。它往往带着一种批评或者不认同的态度。

造句:

  1. 古代战争中,有些将领在战败后选择投降对方,这些人便被时人称为“遗虏”,被视为民族的叛徒。
  2. 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关于忠臣与奸臣的描写,“遗虏”通常指的是那些背叛汉室、投靠曹魏的人物。
  3. 在历史研究中,我们应当摒弃对“遗虏”的偏见,客观评价其行为和原因。
  4. 无论在何种时代背景下,坚守本民族或国家的立场是值得赞扬的行为;而那些选择与敌方合作的人,则常常被冠以“遗虏”之名。
  5. 遗虏”一词虽有贬义,但它能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上的教训和忠诚的重要性。

需要注意的是,“遗虏”的使用场景多限于文学作品、历史研究等较为正式的场合中。在日常交流中较少直接使用这一词汇,而是更多地通过上下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分词解释

1 丢失:~失。~落。2 漏掉:~忘。~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4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6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8 抛弃:~弃。

1 俘获:~获。俘~。(➊打仗时捉住敌人;➋打仗时捉住的敌人)。2 俘获的人。3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