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番的拼音、解释、组词

边番的简介:

biān fān
1.指边地的少数民族。

  • AI解释

边番》在古汉语中是指居住在中国北方边境地区的民族或部落,主要指的是那些与中原王朝相邻、有时会进行贸易往来的少数民族。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宋代文献中,后来也被用于描述其他远离中央集权控制区域的地方居民。

详细解释:

  • 地理含义:通常特指中国的北部边界地区。
  • 社会含义: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边疆民族的一种称谓和认知方式,可能带有轻微的贬义或偏见色彩,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理解为当时对周边族群的一种描述性称呼。

造句:

  1. 在宋朝时期,“边番”是朝廷指派官员前往北方边疆进行巡视时常用的一个词语。
  2. 边番”的称谓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与中原文化差异较大的游牧民族或部落的认知。
  3. 杜甫的诗中曾有提及“边番”,他描述了这些边境地区的生活方式和自然景象,如:“边蕃多佳气,塞外有高楼”(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4. 在研究宋史的过程中,历史学者会接触到关于如何处理与“边番”的关系的政策文件和书籍。
  5. 通过阅读古代文献中的相关记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对“边番”的态度及其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

这些句子旨在提供《边番》一词的不同使用场景以及它在文化背景下的含义。请注意,由于历史语境的复杂性,《边番》一词在不同文本和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和用法。

分词解释

biān

1 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缘。~沿。2 国家或地区交界处:~疆。~界。~防。~境。~陲(边境)。3 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等~三角形。4 旁侧,近旁:身~。~锋。5 方面:~干(gàn )~学。6 表示方位:上~。外~。7 姓。

fān,pān

1 遍数,次,回:三~五次。2 轮流更代:轮~。更(gēng )~。3 称外国的或外族的:~邦。~茄。~薯。4 倍:产量翻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