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逆子的简介:

nì zǐ
忤逆不孝顺的儿子:人之苦痛莫若生逆子|逆子贰臣。

  • AI解释

逆子》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特指忤逆不孝的儿子。具体来说,它可以用来形容不听从父母教导、违背长辈意愿或做出不当行为的儿子。这个词汇包含了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子女行为的高度期望和严格要求。

以下是五个使用“逆子”的造句:

  1. 古代中国家庭教育重视品德教育,如果一个孩子成为了所谓的“逆子”,那往往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耻辱。
  2. 在电视剧《孝道》中,角色李明为了追求个人梦想而违背了父亲的意愿,被描述为典型的“逆子”形象。
  3. 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有着极高的期望,一旦孩子被视为不听劝、不讲理,“逆子”的标签便可能落在其身上。
  4. 在现代社会中,“逆子”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忤逆父母的行为,也包括那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年轻人群体。
  5. 教育专家强调:“逆子”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家庭关系紧张、沟通渠道不畅等问题,需要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语境中,“逆子”的使用应当慎重,尤其是在描述他人时应避免带有过多负面评价。更积极的词汇如“叛逆”或者具体指出行为不当之处可能更为恰当。

分词解释

1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流。~行。~风。~转(zhuǎn )(局势恶化)。莫~之交。2 抵触,不顺从:忤~。忠言~耳。3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产。4 迎接:~旅(旅店)。5 预先:~料(预料)。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