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實遗盗的拼音、解释、组词
陈實遗盗的简介:
chén shí wèi dào
1.《后汉书.陈寔传》﹕"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實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后因以"陈實遗盗"为以仁德感动窃贼弃恶从善之典故。
1.《后汉书.陈寔传》﹕"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實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后因以"陈實遗盗"为以仁德感动窃贼弃恶从善之典故。
- AI解释
《陈实遗盗》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出自于汉代。这个故事讲述了汉朝时期一个叫陈寔的人与一个小偷之间的感人故事,体现了宽容和教育的价值观。在故事中,陈寔不仅没有惩罚那个小偷,还通过自己的行为向他展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详细解释:
陈寔是东汉时期的名士、太丘长(今河南省太康县)。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潜入陈寔家准备行窃。被发现后,小偷十分害怕,请求不要上报给官府。但陈寔并没有立即斥责他,而是温和地让他留下,在第二天清晨送走,并在门口给他留下一些钱和衣物,还特别叮嘱他不要再做坏事。这使小偷深受感动,从此改过自新。
这个故事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宽容待人的美德,表明真正的教育不仅在于惩罚错误行为,更在于引导人们走向正路。
造句:
- 陈寔遗盗的故事启示我们,面对问题时应以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帮助别人。
- 教育应该像陈寔对待小偷那样温和而持久,而不是简单地采取强硬手段来解决问题。
- 在处理家庭成员或朋友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该学习陈实遗盗的精神,用善意和理解去化解冲突。
-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当以陈寔为例,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而非仅仅关注成绩。
- 面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参考陈寔处理问题的方式,通过引导和帮助来改善人们的思想行为。
分词解释
陈
chén
1 排列,摆设:~列。~兵。2 述说:~述。~情。详~。~诉。~说。3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5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6 姓。
遗
yí
1 丢失:~失。~落。2 漏掉:~忘。~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4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6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8 抛弃:~弃。
盗
dào
1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窃。~贼。~伐。~掘。~运。~卖。~用。~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2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强~。窃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