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学织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种学织文的简介:
zhǒng/zhòng xué zhī/zhì wén
1.见"种学绩文"
1.见"种学绩文"
- AI解释
词语“种学织文”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固定短语,但我们可以尝试根据其字面意义进行拆解并推测它的含义。从字面上看,“种”可以理解为培育、种植;“学”意味着学习、学问;“织”指的是编织、创作;“文”通常指文章、文学作品。因此,结合这些解释,“种学织文”可能表达的意思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养,进而创造出丰富且高质量的文章或文学作品。
详细解释:
- 种 - 比喻在思想和文化上进行精心的培育。
- 学 - 强调学习、研究的重要性。
- 织 - 象征着文章创作的过程,如同编织一样细腻且复杂。
- 文 - 关注最终的作品质量与内容。
造句:
- 李老师认为,“种学织文”的过程对于文学爱好者至关重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再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 小明在参加一个写作培训班时,就深刻体会到了“种学织文”这一过程的重要性。他发现,只有先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写作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 通过阅读大量古典文献并深入学习古代文化的精髓,张教授逐渐掌握了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种学织文”的目标。
- 在创作长篇小说的过程中,作者坚持认为,“种学织文”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写出深入人心的作品。
- 为了完成她的毕业论文,王同学特意参加了多个学术讲座,并广泛阅读相关书籍文献,这正是她实施“种学织文”的体现。
请注意,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这种说法并不常见,且由于其非正式性,在正式文本或语境下可能会被认为不够准确。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解释。
分词解释
种
zhǒng,zhòng,chóng
1 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特点的分类的基本单位:物~。~差(chā),2 植物果实中能长成新植物的部分,又泛指生物传代繁殖的物质:~子。~禽。~畜。撒~。配~。3 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人~。~族。4 量词,表示类别、式样:~~。两~人。5 指胆量或骨气:有~。没~。
学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织
zhī,zhì
1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布。编~。~女(❶织布、织绸的女子;❷指织女星)。棉~物。2 引申为构成:罗~罪名。3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锦。~文(即“织锦”)。~贝(织成贝文的锦)。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