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彰阿(1782-1856)的拼音、解释、组词

穆彰阿(1782-1856)的简介:

mù zhāng ā/ē (1782-1856)
清末官员。满洲镶蓝旗人。受道光帝宠信,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门生故吏甚多,时称“穆党”。鸦片战争时,阻挠禁烟,媚外求降,为投降派首领。道光帝死后被革职。

  • AI解释

《穆彰阿(1782-1856)》是关于中国清朝的一位重要官员和政治家的词条。穆彰阿,字惠初,又作惠之、惠甫,号竹山,晚号默叟。他是广东新会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熟读经书,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爽,曾多次担任朝廷要职。

详细解释

穆彰阿在清嘉庆年间步入仕途,因其文才出众、善于应对和交际技巧而在官场逐渐崭露头角。他不仅深谙朝政运作规律,且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在乾隆帝的末期便已开始受到重用。穆彰阿曾多次担任重要职位,包括侍读学士、内阁大学士等,并在道光年间成为军机大臣之一。

然而,穆彰阿因支持某些不合理的政策而备受争议,如在鸦片战争中采取妥协态度,在对外交涉中未能有效维护国家利益。他的政治生涯晚期受到林则徐等人反对和批判,最终于1856年病逝。

造句

  1. 穆彰阿作为清朝后期的重要官员,他的一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生态。
  2. 在《穆彰阿》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
  3. 虽然穆彰阿在朝中权倾一时,但他最终未能阻止国家走向衰败的命运。
  4. 穆彰阿因其卓越的文才和灵活的政治手腕而受到乾隆帝的喜爱,这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5. 鸦片战争期间,穆彰阿的态度反映了清廷对西方列强认识上的不足与应对策略的局限性。

分词解释

1 温和;~清(a.清平;b.指上天)。~如清风。2 恭敬:严肃:肃~。静~。3 古同“默”,沉默。4 古代宗庙次序,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5 姓。

zhāng

1 明显,显著:~~。昭~。~明。欲盖弥~。2 表明,显扬:表~。~善瘅恶(表扬好的,憎恨坏的)。3 姓。

ā,ē

1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大。~爷。~爹。~罗汉。~毛。~婆。~弟。~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