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鞚的拼音、解释、组词
绳鞚的简介:
shéng kòng
1.见"绳控"。
1.见"绳控"。
- AI解释
《绳鞚》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描述马具的一部分,具体指的是用来控制、驾驭和牵引马匹的缰绳。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绳”通常指用于连接或捆绑物体的带子或线;“鞚”则是特指用于马鞍上的缰绳或辔头,是驯服、驾驭马匹的重要工具之一。
详细解释
- 构成: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绳索(代表控制和引导),另一个是鞚(特指与马具相关的缰绳)。
- 用途:主要用于骑乘时控制马匹的动作,确保骑手能够安全地驾驭马匹,同时也是古代战争、狩猎等活动中的重要装备之一。
造句
- 古代战将们在出征之前,都会仔细检查自己的马具,包括绳鞚是否结实耐用。
- 李白在诗中提到:“扬鞭跃马绳鞚间”,描绘了骑马出行的场景。
- 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商队中,每个商人都会携带一套精心挑选的绳鞌和其它必需品以确保旅途安全。
- 现代骑术表演时,驯马师们通过灵活运用绳鞚来展现马匹的灵活性与训练程度。
- 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市集里,可以看到不少售卖传统马具的小摊贩,其中就有各种款式的绳鞌。
这些句子旨在从不同角度展示“绳鞌”这一词汇的实际应用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分词解释
绳
shéng
1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子。~索。缆~。~梯。~操。~伎(a.杂技中的走绳;b.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2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墨。准~。~正。~之以法。3 继续:“~其祖武”(继承祖先)。4 赞誉:“~息妫以语楚子”(“息妫”,人名)。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