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杼的拼音、解释、组词
投杼的简介:
tóu zhù
《战国策·秦策二》载:有一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别人误以为是曾子,来告诉曾母。曾母起初不信,但到第三个人来告诉时,她终于信以为真,吓得“投杼逾墙而走”。杼:织布的梭子。后以“投杼”表示流言可畏,对某人的谣言一多,连最亲近者的信心也会被动摇。
《战国策·秦策二》载:有一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别人误以为是曾子,来告诉曾母。曾母起初不信,但到第三个人来告诉时,她终于信以为真,吓得“投杼逾墙而走”。杼:织布的梭子。后以“投杼”表示流言可畏,对某人的谣言一多,连最亲近者的信心也会被动摇。
- AI解释
《投杼》并非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典故,在一般的文化或者学术资料中鲜有提及。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或者是输入错误。不过,假设您是想了解与“投杼”相关的成语,比如“投杼信疑”,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可以进行详细解释。
《投杼信疑》的详细解释
在战国时期,孙膑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给魏惠王看,他设了一个计谋。孙膑找来两部马车,并且让手下各自驾驶一车,驾车的士兵各持一根弓箭。然后,孙膑故意让其中一辆车上的人将弓箭投向另外那辆车上的马,制造出一场假象,仿佛是敌军正在攻击自己的盟友。这使得坐在魏惠王身边的太子与大将公叔痤感到非常惊恐,他们误以为孙膑的军队正在发动攻击。尽管这种行为并不直接攻击到魏国的军队或土地上,但通过这种方式让对方产生恐惧和疑虑,可以影响士气,达到心理战术的目的。
造句
- 孙膑的投杼计成功地动摇了敌军的信心,使得他们对盟友产生了怀疑。
- 为了稳定人心,我们不能轻信投杼之言,应该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
- 在商业谈判中,双方往往需要通过一些小手段制造声势来增强自身的可信度,比如投杼效应。
- 这个计划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一种投杼的策略,但实际上背后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目的。
- 对于公众来说,在听到某件事或某种言论时不能盲目地产生疑虑,要保持冷静并进行独立思考,避免被投杼之言所误导。
分词解释
投
tóu
1 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篮。~弹(dàn )。2 跳进去:~河。自~罗网。3 放进去,送进去:~入。~资。~标。4 走向,进入:~宿(找地方住宿)。~奔。~靠。~降。~师(从师学习)。~诉。5 发向:~射。~影。6 寄,递送:~递。~稿。7 合:~合。意气相~。8 临,在…以前:~明。~暮(天黑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