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礼的拼音、解释、组词

抗礼的简介:

kàng lǐ
彼此以对等的礼节相待:分庭抗礼|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 AI解释

词语详解

抗礼,这个词汇源自古代中国的一种礼节。它原本指的是在祭祀或会见有身份地位的人时,以同等的礼仪相待,不卑不亢的态度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与敬意。后来,“抗礼”一词逐渐演变成一种比喻性说法,用来形容人不依附他人而独立自主的行为、态度,或者是在某一方面敢于挑战权威或传统观念的精神。

造句

  1. 在学术界,小李博士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独特的研究视角,经常以抗礼的心态面对批评与质疑。
  2. 他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在个人成长上也不甘人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具备抗礼的能力。
  3. 她认为传统婚礼程序过于繁琐冗长,遂决定以自己的方式举办一场简朴而有意义的婚礼,展现了对传统的抗礼态度。
  4. 面对长辈或上司的意见时,他从不盲目附和,而是敢于提出不同看法,这种抗礼精神让他在团队中赢得了尊重。
  5. 小明在学习上从不轻易放弃,遇到难题总是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这体现了一种对待知识的抗礼态度。

这些句子旨在通过具体场景来展示“抗礼”这一概念的不同应用方式和内涵。

分词解释

kàng

1 抵御:~击。~争。~拒。抵~。顽~。2 拒绝:~议。~上。~命。~税。3 对等:~衡(力量不相上下的对抗)。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