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儒之论的拼音、解释、组词
拘儒之论的简介:
jū rú zhī lùn
拘儒:迂腐的书生。指平庸无聊的言论或见解。
拘儒:迂腐的书生。指平庸无聊的言论或见解。
- AI解释
《拘儒之论》这个词汇中的“拘”意为固执、拘泥,“儒”指的是儒家学者或读书人,而“之论”则是指他们所持有的观点或言论。因此,《拘儒之论》一般用来形容那些过于死板、不灵活或者墨守成规的儒家学者的观点,即狭隘、僵化的理论或见解。
在现代语境中,“拘儒之论”通常用于批评某些人对传统观念过于执着,不愿意接受新思想或新事物,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局限性。这个词汇本身带有负面色彩,用来形容那些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的观点或行为。
造句: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还抱持《拘儒之论》看待世界,无疑是落伍了。
- 他对于新事物总是持有一种《拘儒之论》,这使得他在团队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 这家公司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就在于其创始人不墨守成规、不受《拘儒之论》束缚。
- 在面对社会变革时,《拘儒之论》往往是阻碍进步的一个因素。
- 任何一项创新都需要打破《拘儒之论》,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和建议。
分词解释
拘
jū,gōu
1 逮捕或扣押:~捕。~系。~留。~拿。~囚。~禁。~押。2 限,限制:~束。~谨。不~小节。3 固执,不变通:~泥。~礼。~迂。
儒
rú
1 指读书人:~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家。~教(即“孔教”)。~士。~术。~学。3 同“ 懦 ”,懦弱。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论
lùn,lún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4 看待:一概而~。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6 按照:~件。~资排辈。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