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军使的拼音、解释、组词

护军使的简介:

hù jūn shǐ
1.官名。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各省重要地区设护军使﹐管理一个地区的军务﹐其职权在镇守使之上。

  • AI解释

护军使》是古代中国官职的一个称谓,具体含义和职能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在中国历史上,“护军”多指保护、护卫军队或帝王等高级军事人员及机构的人,而“使”则意味着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和调遣权力的官员。“护军使”通常指的是负责指挥、调动和管理某一部分军队,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也涉及军事事务中的具体执行与协调工作。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唐宋时期,“护军使”的设立旨在加强对军事力量的有效管理和调度,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 职能职责:“护军使”主要负责指挥特定区域或类型的部队;参与制定军事战略和战术;监督士兵训练与纪律等任务。具体职能可能因朝代、地域及个人职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造句示例:

  1. 在唐朝,李靖被封为“河东节度使”,同时兼任“护军使”,负责指挥北部边防事务。
  2. 宋朝时期,赵匡胤在担任“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的职务外,也兼有“护军使”之职。
  3. 随着时代的变迁,“护军使”的具体职责有所调整。到了明朝,这一官职通常授予在地方上负责军事指挥和训练的官员。
  4.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封为“大都督”,同时兼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其中包括“护军使”,表明他不仅在军事战略上有极高的造诣,在具体执行层面也极具成效。
  5. 清朝时期,一些高级将领如洪承畴、尚可喜等也被授予过类似的官职,他们在各自的领地内行使着类似护军使的职责。

分词解释

1 使不受侵犯和损害:保~。~卫。~理。~士。~航。~林。辩~。守~。2 救助:~护。3 掩蔽,包庇:~短。庇~。

jūn

1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
使

shǐ

1 用:~用。~劲。~役。~力。~钱。2 派,差谴:~唤。~命。~女。3 让,令,叫:迫~。4 假若:假~。即~。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