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法运动的拼音、解释、组词

护法运动的简介:

hù fǎ yùn dòng
又称“护法战争”。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重掌北京政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并企图武力统一中国。孙中山号召维护《临时约法》,在广州召集“非常国会”,并联合西南军阀,成立护法军政府。孙当选为大元帅,领导南方各省军队抗击北洋军阀的军事进攻。次年桂系军阀排挤孙中山,护法军政府成为南方军阀的政权,酝酿同北洋军阀议和。护法运动归于失败。

  • AI解释

护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起源于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行为。具体来说,在1917年,孙中山先生因不满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恢复帝制而发动的一场旨在维护共和制度和《临时约法》的斗争。护法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南方革命党人、国民党以及部分民主人士,这场运动持续了几年时间。

详细解释

  1. 背景:在袁世凯于1916年去世后,北洋政府内部矛盾不断加剧,军阀割据导致政治局势混乱。孙中山先生认为必须通过维护宪法和共和制来反对这种状况。
  2. 目的护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恢复并遵守《临时约法》,以及推翻军阀统治,重建国家秩序。
  3. 过程: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建立广州政权,并与北京的北洋政府相对立。随后,他试图通过武力手段迫使北洋政府遵守宪法。期间经历了多次冲突和政治博弈。

造句

  1. 护法运动是维护国家法治精神的重要历史事件。
  2. 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是为了捍卫《临时约法》,恢复共和制。
  3. 护法运动期间,南方与北方的政治力量相互抗衡,形成了复杂的政治格局。
  4. 护法运动的影响下,许多地方相继宣布独立或采取行动支持孙中山的主张。
  5. 今天学习历史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反思如何在现代治理中更好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分词解释

1 使不受侵犯和损害:保~。~卫。~理。~士。~航。~林。辩~。守~。2 救助:~护。3 掩蔽,包庇:~短。庇~。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

yùn

1 循序移动:~行。~动。~转(zhuàn )。2 搬送:~输。~载。~营(交通工具的运行和营业)。~力。~销。空~。海~。3 使用:~用。~算。~笔。~筹(制定策略)。4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气。命~。幸~。国~。5 南北距离:广~百里。6 姓。

dòng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2 使开始发生:发~。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6 非静止的:~画。7 可变的:~产。8 行为:举~。~作。9 常常:~辄得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