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枣竿的拼音、解释、组词

打枣竿的简介:

dǎ/dá zǎo gān
一作《打草竿》。民间曲调名。明万历至崇祯间流行于北方。后传入南方,改名《挂枝儿》。

  • AI解释

打枣竿》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从字面意思推测,“打枣”是指用竹竿等工具敲击枣树结出的果实以助其掉落,从而便于收集。因此,“打枣竿”可以理解为用于打枣的那种竹竿或类似工具。

详细解释:

  • 用途:主要用于帮助收获成熟的红枣。
  • 材质:通常选用韧性好、不易折断的竹子制作而成。
  • 操作方法:农民会在适宜的时间,手持此杆轻敲枣树上的枝条,使得成熟而未掉落的果实借助重力和震动的力量落到地面上。

造句:

  1. 春节前夕家里的奶奶拿出一根打枣竿,在园子里熟练地敲打着枣树。
  2. 村庄里,孩子们常常趁大人不注意时偷偷拿着打枣竿去村外摘枣吃。
  3. 在收获季节,农民伯伯们通常用打枣竿敲击枣树,帮助采摘果实。
  4. 每到秋天,爷爷总是拿起心爱的打枣竿,给枣树枝条做最后的修剪和打击。
  5. 邻居家的小明特别喜欢拿着他的玩具“打枣竿”,在家里模仿大人的样子敲打着假想中的枣树。

这些句子虽然在具体情境上有所不同,但都围绕着使用打枣竿这一行为进行了描述或想象。

分词解释

dǎ,dá

1 击,敲,攻击:~击。殴~。~杀。2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炮。~雷。~信号。~电报。3 做,造:~首饰。~家具。4 拨动:~算盘。5 揭,破,凿开:~破。~井。6 举,提起:~灯笼。~起精神。7 涂抹,印,画:~蜡。~戳子。8 写出,开出:~证明。9 捆,扎:~包裹。10 合,结合:~伙。~成一片。11 获取,购取:~水。~鱼。12 除去:~消。~杈。13 定出,计算:~算。~腹稿。14 用,采用,使用:~比喻。15 玩,玩耍:~球。16 截,停,减,退:~住。~价儿。17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手势。18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交道。~短工。19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扫。~扰。20 自,从:~哪儿来?

zǎo

1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红。~泥。囫囵吞~(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竿

gān

1 竹子的主干:竹~。立~见影。揭~而起。2 特指“钓鱼竿”:垂~。投~。~钓。3 古代指竹简:~牍(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