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黄的拼音、解释、组词

贴黄的简介:

tiē huáng
1.唐代诏敕用黄纸,凡有更改,仍用黄纸贴在上面,叫做"贴黄"。 2.宋代奏札意有未尽,摘要另书于后,叫做"贴黄"。 3.明清时摘取奏疏中要点,黏附在奏疏后面,叫做"贴黄"。

  • AI解释

贴黄》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一种形式,也称“补花”或“补子”,通常指的是在木构件、砖雕等建筑材料上进行雕刻后,再在其表面涂覆一种特殊的金黄色涂料,以增加建筑的美观性和象征意义。这种工艺主要用于古建筑中的窗棂、檐口等部位,有时也会用于壁画中,起到点缀和强调作用。

贴黄的具体制作步骤包括: 1. 选取合适的木材或其他材料,并对其进行雕刻。 2. 在雕刻好的表面涂上一层胶水或粘合剂。 3. 将金黄色的纸片贴于胶水上,待其干燥固定后进行打磨、抛光。 4. 最终形成一种在木构件上带有金色图案的独特装饰效果。

以下是五个使用“贴黄”一词的造句例子:

  1. 在古建筑修复过程中,匠人们精心地进行贴黄工作,使原本破损不堪的门窗焕然一新。
  2. 这座寺庙的大门两侧雕刻着精美的花鸟图案,并经过了巧妙的贴黄处理,显得格外生动和华贵。
  3. 为庆祝新春佳节,工匠们会在灯笼上施以精致的贴黄工艺,使之成为节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 考古学家在挖掘一座古代墓葬时发现了一件带有精美贴黄色图案的漆器,这对于研究当时的装饰艺术有着重要的价值。
  5. 这幅壁画中不仅有繁复细腻的手绘部分,还巧妙地运用了贴黄技术来增强视觉效果和整体美感。

分词解释

tiē

1 粘附,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金。粘~。剪~。2 靠近,紧挨:~近。~切(密合、恰当、确切)。~心。3 添补,补助:补~。津~。倒(dào )~。~息(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4 质押,典当。《說文•貝部》:“貼,以物為質也。”5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次要的旦角。简称“贴”)。6 同“ 帖 ”。7 量词,用于膏药。

huáng

1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色。~昏。牛~。~澄澄。信口雌~。2 特指中国黄河:~灾。治~。~泛区。3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老(黄帝和老子)。炎~子孙。4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了。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