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改的拼音、解释、组词
土改的简介:
tǔ gǎi
1.见"土地改革"。
1.见"土地改革"。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改善土地所有权人与使用者关系、土地利用与分配制度的种种措施。台湾实施土地改革的成效有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及耕者有其田等。【例】实施土改,使台湾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土地改革
1. 土地改革的缩称。参见「土地改革」条。
《土改》,这个词主要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在特定时期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具体来说,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1947年至1952年间对农村土地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解决土地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从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农业发展和工业化建设提供条件。
详细解释
- 背景:土改通常指的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针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的重大改革,它在中国的土地政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主要措施:包括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废除封建剥削关系;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 影响与意义:土改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稳定。它是中国革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造句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改》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小说《红岩》中描述了许多《土改》时期的真实故事和人物。
- 历史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当年的《土改》,中国农民的生活可能会更加艰难。
- 电影《秋菊打官司》也反映了《土改》后农村社会的一些变化。
- 研究者通过分析《土改》时期的档案资料,对那个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请注意,《土改》作为历史事件和概念,不宜在日常对话中随意使用或提及不明确的内容。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信息或有其他具体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分词解释
土
tǔ
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2 疆域:国~。领~。3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气。6 未熬制的鸦片: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