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文法的拼音、解释、组词

不成文法的简介:

bù chéng wén fǎ
“成文法”的对称。未经国家立法程序制定,但经国家认可并赋予法律效力的习惯、判例等。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凡未经立法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亦未经一定手续公布,而具有法律之效力,称为不成文法。如自然法及习惯法等是。

1. 凡未经立法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亦未经一定手续公布,而具有法律之效力,称为「不成文法」。如自然法及习惯法等是。

《不成文法》,这一术语通常用于法学和政治学中,指的是那些没有明确规定在法律文本、法令或者条例中的社会行为规则或习惯。这些规则或习惯虽然没有明确的文字表述,但被广泛认同为具有约束力,并且往往通过社会文化习俗、惯例及长期形成的共识等非正式渠道传递下来。

详细解释

  • 非正式性:不成文法通常不具备法律条文的严谨结构和格式。
  • 普遍接受性:这些规则或习惯是基于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公众认知度。
  • 柔性调整性:与正式法律相比,不成文法则更易于适应社会变迁,可以灵活调整以应对新情况。

造句

  1. 在这个小村庄里,有很多不成文的规则约束着村民的行为,比如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践踏庄稼等。
  2. 虽然公司没有规定禁止员工穿拖鞋上班,但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大家都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符合公司文化和规范的。
  3. 在这个家庭中,有些关于家务分工的不成文规则代代相传,尽管没有写下来,但每个成员都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
  4.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政府常常通过强调一些不成文的社会规范来间接引导民众行为。
  5. 公司内部有一套不成文的职业发展路径,虽然不被公开提及,但所有员工都心照不宣地遵从这一规则前进。

这些造句旨在展示“不成文法”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管理中的灵活运用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chéng

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3 变为:长~。变~。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8 十分之一:增产三~。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10 姓。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