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手的拼音、解释、组词
捉手的简介:
zhuō shǒu
1.握手。 2.犹买主。
1.握手。 2.犹买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握手。《三国志.卷三六.蜀书.赵云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宋.王安石〈送张拱微出都〉诗:「捉手共笑语,顾瞻中河舟。」
2. 顾客。《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荆商日夜啼哭,惟恐卖不去,只要有捉手,便可成交,价钱甚是将就。」
在中文中,“捉手”一词通常是指在武术、杂技表演或舞蹈等活动中的一种技巧,特指两人之间的配合动作。具体来说,指的是双方通过手指或手掌相握来进行协调动作的一系列技术。这种术语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的武术和戏曲表演中。
详细解释
- 含义:捉手是一种强调力量控制与合作的技巧。
- 应用场合:主要见于武术、杂技表演及传统戏曲等艺术形式中,用于增强动作的表现力或完成某些高难度的动作。
- 特点:
- 精准协调:双方需保持高度的配合度和默契。
- 力量控制:在握手的过程中需要精细控制力量与方向。
- 高度依赖于信任感:因为这种技巧往往要求动作迅速且突然,需要参与者之间有非常高的信任。
造句
- 在这次杂技表演中,演员们通过精妙的捉手技巧,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惊险的动作。
- 跟随武术教练学习捉手,小明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并在比赛上表现亮眼。
- 在京剧《长坂坡》中,两位武生运用捉手技艺完美地展示了诸葛亮与张飞之间的默契合作。
- 为了更好地完成杂技表演中的高难度动作,他们反复练习捉手,逐渐提高了自己的配合度和协调性。
- 舞蹈演员们在排练现代舞时,也使用了“捉手”技巧来增加舞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