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军的拼音、解释、组词
娘子军的简介:
niáng zǐ jūn
1.指唐高祖之女平阳公主所组织的军队。唐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嫁柴绍,并在长安。高祖将起义兵,遣使密召之。绍间行赴太原。公主乃归鄠县庄所,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起兵以应高祖。营中号曰"娘子军"。事见《旧唐书·平阳公主传》。 2.由女子组成的队伍。 3.借指妇女们。
1.指唐高祖之女平阳公主所组织的军队。唐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嫁柴绍,并在长安。高祖将起义兵,遣使密召之。绍间行赴太原。公主乃归鄠县庄所,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起兵以应高祖。营中号曰"娘子军"。事见《旧唐书·平阳公主传》。 2.由女子组成的队伍。 3.借指妇女们。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本指唐代平阳公主所组织的军队。平阳公主是高祖第三女、柴绍之妻。高祖将起义兵,公主于鄠县庄所,散发家财,招募山中亡命之人,起兵响应高祖。前后共领军七万,威震关中,当时号称为娘子军。见旧唐书˙卷五十八˙柴绍传。后泛称由女子所组成的队伍。如:金门女兵是由一批训练有素的娘子军所组成,有现代花木兰的美誉。
1. 本指唐代平阳公主所组织的军队。平阳公主是高祖的第个三女儿,柴绍的妻子。高祖将起义兵,公主散发家财,招募亡命之人,起兵响应高祖。前后共领军七万,威震关中,当时号称为「娘子军」。后泛称由女子所组成的队伍。【例】金门女兵是一批训练有素的娘子军,有现代花木兰的美称。
1. 本指唐代平阳公主所组织的军队。平阳公主是高祖第三女、柴绍之妻。高祖将起义兵,公主于鄠县庄所,散发家财,招募山中亡命之人,起兵响应高祖。前后共领军七万,威震关中,当时号称为「娘子军」。见《旧唐书.卷五八.列传.柴绍》。后泛称由女子所组成的队伍。如:「金门女兵是由一批训练有素的娘子军所组成,有现代花木兰的美誉。」
《娘子军》一词源自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最初用于指代1930年代在海南岛存在的一支由妇女组成的军队——海南琼崖女子独立师(又称“娘子军”)。这一名称的由来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关,体现了女性参与革命斗争的独特历史地位。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这个称号反映了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女性解放和社会变革。在那个时代,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妇女通常被限制在家务劳动或从事一些较为传统的工作。
- 象征意义:“娘子军”不仅是一种称谓,更是对女性勇气、独立和勇敢的一种赞美。它代表了中国早期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精神,也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特别的文化符号。
造句
-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娘子军”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性别角色界限,展现了女性强大的战斗力。
- 我们应该学习“娘子军”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 “娘子军”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后来的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权利。
- 现在看来,“娘子军”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概念,代表着进步与自由。
- 今天,“娘子军”这个名字不仅属于历史,它所代表的价值观继续激励着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位女性。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娘子军”的深刻含义及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分词解释
娘
niáng
1 母亲:~亲。~家。爹~。2 对年轻女子的称呼:~子。姑~。娇~。新~。3 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大~。婶~。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军
jūn
1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