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铃喝号的拼音、解释、组词

提铃喝号的简介:

tí/dī/dǐ líng hē/hè/yè hào/háo
1.指夜间警戒之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提著铃铛,有警即鸣,互相叫著口号,以为戒备。指从事夜间警戒的工作。元.汤式〈集贤宾.莺花寨近来谁战讨套.醋葫芦〉曲:「更做道孙武子教来武艺高,止不过提铃喝号。」《西游记》第四○回:「那洞里有一个魔王,神通广大,常常把我们山神、土地拿了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也作「喝号提铃」。

实际上,“提铃喝号”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而可能是在特定情境下被创造使用的一个表达。根据“提铃喝号”的字面含义推测,它可能是形容一种古代行军或劳动时的情景:用铃铛发出信号,并大声吆喝号令。这个说法更倾向于描述某种场景或者行为方式,而不是一个有固定含义的成语。

我们可以尝试解释为: - 提铃:手持铃铛; - 喝号:大声喊叫指令或口号。

因此,“提铃喝号”可能被用来形容集体活动时通过发出信号和口号来统一行动的情景。例如,在古代军队行进中,指挥官可能会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队伍的秩序和协调步伐。

基于以上理解,这里提供五个造句示例:

  1. 为了保持队形整齐,军士们手持铃铛一边提铃喝号,一边调整步伐。
  2. 农民们在田间劳作时,村里的老队长会提着铜铃大声喝号,引导大家一起收割庄稼。
  3. 在传统戏曲中,乐队成员用乐器模仿“提铃喝号”的场景,为表演增添生动性。
  4. 这些古代的行军方式确实很有趣,“提铃喝号”这种指挥技巧在当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5. 队伍行进时,通过提铃喝号的方式可以快速调整步伐和方向,增强团队凝聚力。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基于对“提铃喝号”的推测性解释,并非现有成语典故。如果有特定的使用场景或来源背景,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

分词解释

tí,dī,dǐ

1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壶。~灯。~篮。~包。~盒。~纲挈领。2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心吊胆。~升。~挈。~携。3 说起,举出:~起。~出。~醒。~倡。~议。~名。~案。~要。4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审。~犯人。5 率领,调遣:~兵。6 取出:~取。~货。7 汉字笔形之一,即挑。8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酒~。9 古代鼓名:“师帅执~”。10 姓。

líng

1 用金属做成的响器,形式不一:~铛。~钹。~铎。按~。电~。车~。2 像铃的东西:哑~。棉~。

hē,hè,yè

1 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水。~酒。~茶。~粥。2 特指喝酒:~醉了。

hào,háo

1 名称:国~。年~。字~。2 旧指名和字以外的别号:如“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3 记号,标志:信~。暗号。4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码。5 扬言,宣称:~称。项羽兵四十万,~百万。6 指某种人员:病~。伤~。7 标上记号:~房子。把这件东西~上。8 号令,命令:发号施~令。~召。9 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吹~。~兵。10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