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无羁的拼音、解释、组词
放浪无羁的简介:
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浪不羁”。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放荡不羁」。见「放荡不羁」条。
2. 此处所列为「放荡不羁」之典源,提供参考。 1、「放荡」:《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郡国守相至公卿,而朔尝至太中大夫,后常为郎,与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诙啁而已。久之,朔1>上书陈农战彊国之计,因自讼2>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其言专商鞅3>、韩非4>之语也,指意放荡,颇复诙谐5>,辞数万言,终不见用。 〔注解〕 (1) 朔:东方朔(西元前154∼前93),西汉平原人,字曼倩。武帝时,入长安自荐,待诏金马门。后为常侍郎、太中大夫。滑稽有急智,善观察颜色,直言极谏。曾以辞赋戒武帝奢侈,又陈农战强国之策,终不见用。著有《东方朔》二十篇。 (2) 自讼:替自己申诉、争辩。 (3) 商鞅: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孙,名鞅,战国时卫国人。少好刑名法术之学,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为相,说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国富强后,受封于商。用法严苛,树敌众多,孝公卒,被车裂而死。亦称为「卫鞅」。 (4) 韩非:?∼西元前234,战国时韩国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口吃而不善辩说,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于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 (5) 诙谐:谈话风趣、幽默。 2、「不羁」:《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于卑乱之语,不夺于众多之口。……今人主沈于谄谀1>之辞,牵于帷裳2>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皂3>,此鲍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 〔注解〕 (1) 谄谀:音ㄔㄢˇ ㄩˊ,逢迎阿谀。 (2) 帷裳:车子的帷幔,有障蔽的功用。此借指姬妾及左右内侍。 (3) 牛骥同皂:比喻贤愚不分。皂,音ㄗㄠˋ。见「牛骥同皂」。
3. 此处所列为「放荡不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放荡不羁」系由「放荡」及「不羁」二语组合而成。「放荡」是出自《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东方朔是西汉武帝时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具有文学才能之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在其中。武帝看了东方朔的自荐书后,赞赏他的气概,就命令他在公车署中待诏,俸禄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见。后来因为他临危不惧,机智应变,不畏君权的作风,被任命为常侍郎、太中大夫,得到武帝的信任。此处是说东方朔上书给武帝,提出耕战以强国的建议,并且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官职而申诉。其行文用语可比美商鞅、韩非,「指意放荡」─语意流畅而不受拘束,写了数万言,最后仍然没有被重用。「不羁」则是出自《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邹阳,西汉时齐国人,和当时的羊胜、公孙诡同为梁国孝王的门客。羊胜等人因为嫉妒邹阳的才能,在梁孝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孝王很生气,就把邹阳交付官吏办罪。邹阳担心死后要承担莫须有的罪名,于是就在狱中上书梁孝王,列举许多古代的君王、贤人,他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或猜忌,都为国家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而当今的国君,也沉湎于阿谀谄媚的言词之中,牵制于姬妾近侍的包围之下,使得「不羁之土」─那些贤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宛如良马与牛同槽共食一样,贤愚不分。这也是周朝隐士鲍焦之所以对世道忿恨不平,对富贵毫不留恋的原因。因此他劝谏梁孝王,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应该与贤臣们肝胆相照,共同治理国政。梁孝王在看了这封书信后,就派人把邹阳放出来,并且成为他的贵宾。后来「放荡」和「不羁」典源被合用成「放荡不羁」,用来指豪放而不受拘束。又被用以形容行为放纵随便,不加检点。
词语《放浪无羁》的意思是形容人或行为、言论等不受约束,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其中“放浪”指的是放纵、不受拘束,“无羁”意味着没有束缚、控制。
- 详细解释: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行为方式或是某些思想、观点的表达状态。它也可以引申为对某种行为或态度的赞赏,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不受约束的状态也可能导致负面影响,如不负责或者过分放纵等。
以下是使用“放浪无羁”一词造句的例子:
- 他自小就性格放浪无羁,不喜欢受任何规矩和条框的束缚。
- 艺术家总是以其放浪无羁的风格而著称,敢于用大胆的颜色和不拘一格的形式来创作。
- 小时候的他非常顽皮好动,做事总是放浪无羁,常常让家长头疼不已。
- 他的诗歌充满了放浪无羁的情感和想象,令人叹为观止。
- 这位自由职业者选择了一种放浪无羁的生活方式,不受公司制度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工作。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