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引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引的简介:

wén yǐn
1.准予通行的文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证明文件。《水浒传》第六一回:「吴用答道:『小生姓张名用,这个道童姓李,江湖上卖卜营生,今来大郡,与人讲命。』身边取出假文引教军士看了。」《西游记》第三○回:「想是这虎害了唐僧,得了他文引,变作那取经的模样,今在朝中哄骗主公。」

关于“文引”这个词,根据现有的汉语词典和常用词汇资料,并未直接找到该词。但考虑到其构成部分:“文”指文章、文字;“引”可以理解为引用、引用的内容等,我们可以推测“文引”可能是指用于文献引用的文字内容或引用文学作品中的语句。

若按照这种推断,“文引”的详细解释可以这样定义:指在撰写论文、著作或其他文本时所引用的,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文章、文字内容或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其目的是为了支持观点、增强论证力度或是丰富文本的文化内涵。

造句示例:

  1. 研究中大量使用了前人的文引材料,以证明自己的研究结论。
  2.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合理引用他人成果的文引是必要的学术行为。
  3. 为了使演讲更加富有说服力,他广泛搜集并运用了许多名著中的文引
  4. 教师要求学生们在作文中恰当使用名人名言等文引来提升文章质量。
  5. 文艺作品往往通过巧妙地引用古籍或经典语句来增强表现效果和文化底蕴。

请注意,以上内容基于推测构建,若“文引”为特定领域内专用术语或新造词,则可能需要具体场景进一步确认其含义。

分词解释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yǐn

1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2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4 退却:~退。~避。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