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讼的拼音、解释、组词

辞讼的简介:

cí sòng
诉讼的言词:听其辞讼,施其赏罚。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诉讼。《周礼.地官.小司徒》:「听其辞讼,施其赏罚。」《汉书.卷六.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也作「词讼」。

《辞讼》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关于诉讼和法律辩论的文字表述或陈述,其中“辞”是指言辞、言说,“讼”则指诉讼。这个词更多用于描述在司法过程中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的辩护辞、状告词等正式文件内容。

详细解释

  1. 定义:《辞讼》是古代中国法律程序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进行诉讼时所使用的文书或言辞表达。
  2. 背景与用途
  3. 在古代中国的司法制度下,《辞讼》不仅包括了原告提交给法院的诉状(即起诉书),也涵盖了被告方在应诉过程中所做的答辩词、辩护词等法律文告,还包括了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所作的判决词。
  4. 《辞讼》的内容通常需要准确而严谨地表达案情事实及法理依据,并且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与逻辑性。

造句

  1. 法官仔细阅读了双方提交的《辞讼》,并根据其中提供的证据进行了综合考量,最终作出了公正判决。
  2. 在这次诉讼案件中,原告方律师准备充分,《辞讼》内容详实有力,为胜诉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古代的《辞讼》文书往往讲究文采与逻辑,是研究古代法律文化和司法实践的重要资料。
  4. 为了确保案件能够顺利进行,双方当事人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律师来撰写和准备各自的《辞讼》材料。
  5. 在这场辩论中,被告方通过精心编写的《辞讼》,成功地反驳了原告的主张,为自己的利益进行了有力辩护。

这些造句旨在展示“辞讼”在不同情景下的应用,并帮助理解其具体含义与重要性。

分词解释

1 告别:告~。~诀。~行。~世。~别。2 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3 躲避,推托:不~辛苦。~让。~谢。推~。4 解雇:~退。5 同“ 词 ”。6 优美的语言:~藻。修~。7 讲话;告诉:“请~于军”。8 文体的一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

sòng

1 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事。~案。~词。2 争辨是非:争~。聚~纷纭。3 自责:自~。4 古同“颂”,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