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盘虎踞的拼音、解释、组词
龙盘虎踞的简介:
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龙蟠虎踞」。见「龙蟠虎踞」条。
2. 此处所列为「龙蟠虎踞」之典源,提供参考。 #《西京杂记.卷六》1>鲁恭王得文木一枚,伐以为器,意甚玩之。中山王为赋曰:「丽木离披2>,生彼高崖,……巧匠不识,王子见知,乃命班尔,载斧伐斯。隐3>若天崩,豁4>如地裂,华叶分披,条枝摧折。既剥既刊5>,见其文章6>,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7>集凤翔。青緺紫绶,环璧珪璋;重山累嶂,连波叠浪。奔电屯云,薄雾浓雰,麚宗骥旅,鸡族雉群,蠋绣鸯锦,莲藻芰文。色比金而有裕,质参玉而无分。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晋.张勃《吴录》(据《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州郡部二.叙京都下》引)。 (2) 离披:零落分散的样子。 (3) 隐:通「殷」,状声词。指打雷的声音。 (4) 豁:状声词。指发出像地裂一般的声音。 (5) 刊:削去、砍除。 (6) 文章:斑斓美丽的花纹。 (7) 鸾:音ㄌㄨㄢˊ,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似凤凰。〔参考资料〕 晋.张勃《吴录》(据《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州郡部二.叙京都下》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3. 此处所列为「龙蟠虎踞」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龙蟠虎踞」典源作「龙盘虎踞」。「龙蟠虎踞」形容像神龙盘曲、猛虎蹲坐著。汉朝时的鲁恭王得到一块文木,中山王刘胜替这块文木写了一篇〈文木赋〉,用「龙蟠虎踞」来形容文木的美姿,就像神龙盘曲、猛虎蹲坐。又根据晋朝张勃《吴录》的记载,东汉末年刘备曾经派遣诸葛亮到金陵(今南京)。诸葛亮到了南京后,看到那里的地势,东边有座像巨龙盘曲的钟山,西边是像猛虎蹲坐的石头城,地势雄伟险要。他称赞南京是:「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所以后世常用「龙蟠虎踞」这句成语来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1. 像龙盘绕,像虎蹲踞。语本《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州郡部.叙京都下》:「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形容地势宏伟险要。《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有地名曰西山,龙盘虎踞,水绕山环,当出异人。」也作「龙蟠虎踞」、「虎踞龙盘」、「虎踞龙蟠」。
词语“龙盘虎踞”源自中国古代文化,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地理位置险要、形势优越。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地方如同山龙环绕、虎视眈眈一般,四周环境险峻,易守难攻。
详细解释
- 龙盘:指的是像龙一样盘绕,暗示周围有山脉或建筑群的环抱。
- 虎踞:比喻像老虎那样稳坐不动,守护着某个位置,强调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给人一种坚固、安全的感觉。
“龙盘虎踞”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和军事防御优势,还隐含了这个地方对政治中心或经济要塞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它常常用来形容帝王建都之地,如南京(古称金陵),因其险峻的地势而被称为“六朝古都”。
造句
- 南京城自古以来就是龙盘虎踞、风景秀丽的好地方。
- 这座城市地理位置独特,真可谓龙盘虎踞,是理想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 我们公司选择在这样的地理优势下建立新项目,正如龙盘虎踞一般稳固可靠。
- 在历史上,许多王朝都选择了龙盘虎踞的地方建都,这里不仅环境优美,更因其地理位置而显得格外重要。
- 这个区域因为其自然和人工的双重防御系统,成为了真正的龙盘虎踞之地。
分词解释
lóng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4 姓。pán
1 盛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茶~。菜~。托~。2 形状像盘或有盘的功用的东西:字~。棋~。算~。磨~。3 回旋,回绕,屈曲:~旋。~桓。~剥(辗转剥削)。~曲。~亘。~郁(曲折幽深)。~根错节。4 垒,砌:~灶。~炕。5 仔细查究:~问。~驳。~察。~查。~货。~算(细心打算)。6 指市场上成交的价格:开~。收~。7 转让(工商企业):出~。招~。受~。8 搬运:~运。9 量词:一~磨。10 姓。hǔ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2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3 古同“唬”,威吓。4 古同“琥”,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