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票的拼音、解释、组词

银票的简介:

yín piào/piāo
1.南宋以后﹐用以代替银两的纸币﹐上面印有银两的数额。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时票号所发行的钞票,票面为银两的称为「银票」,为钱币的称为「钱票」。《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我们买了他们栈里一百两银子的货,给了他们一百两一张的银票。」《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周学监拿了他三张银票,回去见了王总教。」

词语《银票》的详细解释

银票,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支付工具。它主要用于商业交易或官方货币流通中,作为一种信用凭证。银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可能因时代和地区而异,但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持有者在票据上注明金额、用途等信息,并且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到指定地点兑换为相应的白银。

银票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信用保障:通常由商行或政府机构签发,具有一定的信誉保证。 2. 方便快捷:避免了携带大量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3. 流通性:易于转让、质押甚至可以进行投资。 4. 法律保护:在某些情况下享有法律保护。

造句

  1. 商人张三带着一摞银票,前往京城购买大批货物。
  2. 这家银行自发行了新的银票后,业务量显著增加。
  3. 李四将手中的银票换成了一笔贷款,用于扩大自家的商铺规模。
  4. 银行职员提醒客户,在填写银票时一定要字迹清晰,以免产生纠纷。
  5. 由于当时经济萧条,市场对银票的需求大幅减少。

以上句子意在展示“银票”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银票”的使用范围、具体形式以及其法律地位等,可能与现代的票据有所不同,但上述情景和用法是基于历史背景进行合理推想。

分词解释

yín

1 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子。~杯。~牌。2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币。~锭。~洋。~钱。~圆(亦作“银元”)。~号(规模较大的钱庄)。~行(hāng )。~票。3 像银的颜色:~白。~发(fà)。~河(亦称“天河”、“银汉”)。~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4 同“ 垠 ”,边。5 姓。

piào,piāo

1 纸币,通货:钞~。~子。~额。2 印的或写的凭证:~据。~证。股~。车~。选~。3 非职业演戏:~戏。~友。4 量词,相当于“批”:一~货物。5 被匪绑架做抵押的人:绑~儿。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