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力的拼音、解释、组词

苦力的简介:

kǔ lì
帝国主义者到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奴役劳动者,把出卖力气干重活的工人叫做苦力。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泛指专门出卖劳力维生的工人。【例】码头苦力

1. 劳力、竭力。南朝梁.江淹〈自序传〉:「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哉?」

2. 初是洋人称华人劳工而言。为英语coolie的音译。现泛指专门出卖劳力维生的工人。《官话指南.卷三.使令通话》:「老爷外头的那些个小物件,是我想要装在一个大家伙里,叫苦力挑了去倒妥当。」

苦力》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以体力劳动为主要工作的劳动者。这个词带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色彩,在现代社会中,通常会用“体力劳动者”或“蓝领工人”等词汇来替代。

详细解释:

  1. 社会角色:在历史上,尤其在中国近代史的某些时期,“苦力”一词特指被强制劳动的人群。这类人群往往从事着最繁重、环境恶劣的工作。
  2. 工作性质:以体力为主要工作的劳动者,比如搬运工、建筑工人等。他们的工作环境可能非常艰苦,有时甚至面临健康风险。
  3. 文化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苦力”一词的负面色彩逐渐减弱,更多时候用来描述那些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人群。

造句:

  1. 在那个年代,许多年轻人选择成为苦力,以求赚取足够的生活费用。
  2. 虽然这份工作非常辛苦,但他乐于助人,总是尽全力帮助每一位顾客。
  3. 建设这座高楼的工人都是当地的苦力,他们每天都在与恶劣天气作斗争。
  4.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职业健康和福利保障,不再将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称为“苦力”。
  5. 我们应该向那些默默奉献在一线、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苦力致敬。

分词解释

1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胆。~瓜。2 感觉难受的:~境。~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闷。含辛茹~。吃~耐劳。~恼。3 为某种事所苦:~雨。~旱。~夏。~于(❶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❷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4 有耐心地,尽力地:~劝。~口婆心。刻~。~心孤诣。5 使受苦:那件事可~了你啦!

1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2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3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4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