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连蹈海的拼音、解释、组词
鲁连蹈海的简介:
lǔ lián dǎo hǎi
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之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
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之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人,周游列国到赵国时,正逢秦兵围赵都邯郸。魏王因惧秦而派辛垣衍劝说赵王尊秦为帝。鲁仲连和他激辩,并义正词严的表示:宁愿跳海而死,也不做暴秦的臣民。典出《战国策.赵策三》。后比喻宁死也不受强敌屈辱的节操。清.吴伟业〈东莱行〉:「鲁连蹈海非求名,鸱夷一舸宁逃生。」
《鲁连蹈海》是中国古代典故中的一则故事,与战国时期的著名辩士鲁仲连(又名鲁连、鲁连子)有关。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鲁仲连在为齐国解除邯郸之围后,拒绝了齐王的封赏,并决心远离尘世的政治纷争,于是毅然决然地前往东海,隐居避世。
详细解释
- 鲁仲连:战国时期著名的策士、辩士,以其智谋和言辞著称。
- 蹈海:“蹈”在这里意为“跃入”,“蹈海”即跳入大海之中。这个行为通常象征着一种决绝的退出或隐居行为。
造句
- 鲁仲连在功成名就后,毅然选择了《鲁连蹈海》的方式,以表明他不愿意被权力和名利束缚。
- 像鲁仲连那样,《鲁连蹈海》不仅是对个人功业的告别,更是对世俗纷扰的彻底退出。
- 他的人生哲学就像《鲁连蹈海》,无论多么辉煌的成功,最终都选择了一条归隐之路。
- 在这个充满诱惑与挑战的时代里,有些人选择了《鲁连蹈海》般的决绝,去追寻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 尽管许多人羡慕他的成就,但鲁仲连更希望过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正如他所象征的那样,《鲁连蹈海》般地远离尘嚣。
用法说明
- 在现代汉语中,“鲁连蹈海”多用来形容那些为了保持高洁品行或追求内心平静而选择退出社会竞争、功名利禄的人。这也可以作为一种比喻手法,来形容某人在面对复杂的人生选择时所展现的坚定和决绝。
希望这些解释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鲁连蹈海”。
分词解释
鲁
lǔ
1 愚拙,蠢笨:愚~。粗~。~莽。2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3 山东省的别称。4 姓。
连
lián
1 相接:~日。~夜。~年。~亘(接连不断)。~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载。~缀。~理。烽火~天。~篇累(lěi )牍。2 带,加上:~带。~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3 就是,既使,甚至于:~我都不信。4 联合:外~东吴。5 军队的编制单位,“排”的上一级:~长。6 姓。7 同“ 琏 ”,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8 同“ 链 ”,铅矿。
蹈
dǎo
1 践踏,踩:~袭(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沿用前人旧例)。~节(信守节操)。~海(跳到海里自杀)。赴汤~火。循规~矩。2 跳动:舞~。手舞足~。
海
hǎi
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2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5 漫无目标地:~骂。~找。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7 特指中国上海:~派。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