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职的拼音、解释、组词
馆职的简介:
guǎn zhí
1.统称唐宋于昭文馆(唐时又称弘文馆)﹑史馆﹑集贤院等处担任修撰﹑编校等工作的官职。
1.统称唐宋于昭文馆(唐时又称弘文馆)﹑史馆﹑集贤院等处担任修撰﹑编校等工作的官职。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唐宋时,凡在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等处为直馆、直院等官职,称为「馆职」。《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二》:「直馆、直院则谓之馆职,以他官兼者谓之贴职。」。
《馆职》一词在古代中国文献中有所出现,通常指的是负责国家藏书楼、图书馆等文化机构的工作职位。这种职务多见于明清时期,具体职责可能包括整理图书、校对书籍以及参与各种学术活动。
详细解释:
- 定义:馆职是一个指代在政府或官方的文献收藏和管理机构中任职人员的专业术语。
- 性质:这些职位通常属于文官系统的一部分,要求任职者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与学术水平。
- 职责范围:除了日常的图书管理工作之外,还可能包括参与编纂、校勘、注释等学术工作。
造句:
- 明朝时期,许多学者希望担任馆职,以便深入研究经典文献。
-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馆职开始承担起整理和保护古籍的任务。
- 清代的《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馆职起到了关键作用,负责校对与整理工作。
- 许多著名学者通过担任馆职而成为当时学术界的权威人物。
- 在那个时代,担任图书馆馆长或相关职务的文人被称为“馆职”。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馆职》在古代中国文化和学术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具体职能。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