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鲠之臣的拼音、解释、组词
骨鲠之臣的简介:
gǔ gěng zhī chén
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
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犯颜谏诤,敢进忠言的臣子。唐˙韩愈˙争臣论: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
1. 犯颜谏诤,敢进忠言的臣子。唐.韩愈〈争臣论〉:「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
《骨鲠之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正直不阿、敢于直言进谏、不惧权势的忠臣或官员。其中“骨鲠”比喻坚硬挺直,如同骨头一般;“之臣”则指这种正直的臣子。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骨鲠之臣”的形象往往被用来表达对忠诚和正直品格的高度敬仰。
造句
- 历史上著名的名相魏征就是一位典型的骨鲠之臣,他多次直言劝谏唐太宗,虽有时遭冷落,但始终坚守原则。
-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更多敢于直言的骨鲠之臣来引导舆论方向,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 老王虽然年纪大了,但在工作中依旧保持着骨鲠之臣的精神,从不畏缩于权势之下。
- 小李作为新任项目经理,在面对一些棘手问题时总能以骨鲠之臣的态度迎难而上,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信任。
- 公司领导层强调要树立骨鲠之臣的榜样作用,鼓励员工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共同促进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这些造句展示了“骨鲠之臣”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及其正面意义。
分词解释
骨
gǔ,gū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①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②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①雄健的笔力;②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臣
chén
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3 古人谦称自己。4 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