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帔的拼音、解释、组词
霞帔的简介:
xiá pèi
1.《新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对曰﹕'国犹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与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帝嗟味曰﹕'广成之言也!'锡宝琴﹑霞纹帔﹐还之。"后遂以"霞帔"称道士服。 2.以云霞为服。帔﹐帔肩。 3.喻指轻柔艳丽的舞衣。 4.宋代以后命妇的礼服。 5.比喻彩霞。
1.《新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对曰﹕'国犹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与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帝嗟味曰﹕'广成之言也!'锡宝琴﹑霞纹帔﹐还之。"后遂以"霞帔"称道士服。 2.以云霞为服。帔﹐帔肩。 3.喻指轻柔艳丽的舞衣。 4.宋代以后命妇的礼服。 5.比喻彩霞。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受封号的妇女披于前胸的礼服服饰。随品位高低而异其形制,且非皇帝恩赐不得服。《明史.卷六七.舆服志三》:「奏定,……,一品,衣金绣文霞帔,金珠翠妆饰,玉坠。二品,衣金绣云肩大杂花霞帔,金珠翠妆饰,金坠子。」
2. 妇女的服饰,似披肩,上绣彩霞花纹。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孙家老太太,戴著凤冠,穿著霞帔,把我奉在上席正中间,脸朝下坐了。」
3. 道士的衣服,其上有彩霞花纹,为道家所贵重。见《通俗编.服饰》。
《霞帔》一词并非一个标准的中文词汇或成语,它可能是指一种传统服饰上的装饰物。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霞帔”特指的一种妇女礼服的一部分,是古代汉族女性贵族或官宦夫人、小姐所穿礼服上部的一件配饰,因其颜色如晨霞般绚烂而得名。
详细解释
- 霞:指的是天边的云彩,因为色彩丰富、变化莫测,常用来形容美丽且有光泽的事物。
- 帔:古代的一种披肩或围巾。因此,“霞帔”是缀在礼服上部、形状似披风的一件装饰品。
造句
- 唐朝时的贵妇人常常穿着绣着精美图案的霞帔,显示出她们的身份和地位。
- 在古代戏曲中,扮演官宦夫人的角色时常会戴上一条鲜艳的霞帔来衬托她的身份。
- 随着历史剧的兴起,“霞帔”作为传统服饰的一部分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研究。
- 电影《花木兰》中的女主角虽然不是古装形象,但也通过现代的设计借鉴了“霞帔”的元素,使得角色更加生动立体。
- 在春节期间的传统庆典活动中,为了还原古代服饰的魅力,许多爱好者会穿着带有霞帔的礼服参加活动。
请注意,这些句子是基于对“霞帔”作为传统服饰配饰的理解进行创作的。在实际的历史文献中,“霞帔”通常与特定的场合和人物身份紧密相关。
分词解释
霞
xiá
日出或日落时天空云层因受日光斜射而呈现的光彩:朝(zhāo )~。晚~。彩~。云~。~帔。~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