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役的拼音、解释、组词
丁役的简介:
dīng/zhēng yì
1.服劳役的壮丁。 2.指成年男子的劳役。
1.服劳役的壮丁。 2.指成年男子的劳役。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各户出壮丁以给役,称为「丁役」。唐.张籍〈西州〉诗:「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也作「丁傜」。
《丁役》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与人口相关的徭役或赋税。在封建社会,丁役主要是按照成年男子(即“丁”)的数量来征收的,是一种直接针对劳动能力进行征调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这种形式的丁役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具体规定和实施方式。
详细解释
- 丁:指的是成年男子。
- 役:指劳役或赋税。
《丁役》这个词反映了一种以人口为基础的税收或者劳役制度。在中国古代,由于农业社会的主要劳动力是农民,因此根据户内男丁的数量来征收徭役和赋税是很常见的现象之一。
造句
- 在宋代,官府常常按照家户登记的人口数量征调丁役,保证国家在战时能够迅速动员大量劳力。
- 为了减轻人民负担,明代政府改革了丁役制度,试图通过更加公平的方式征税和征收劳役。
- 唐朝时期,由于频繁的战争需求,很多家庭不得不承受沉重的丁役负担。
- 虽然古代社会普遍实行丁役制,但不同历史阶段和地区实施的具体规定不尽相同。
-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土地制度和税制经历了重大变革,传统意义上的丁役制度已经不再存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