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役的拼音、解释、组词
行役的简介:
xíng/háng yì
1.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 2.泛称行旅,出行。
1.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 2.泛称行旅,出行。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因兵役或公务等事而出行。《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唐.张谓〈送卢举使河源〉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
2. 旅行。晋.陶渊明〈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二首之二:「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行役》通常指的是因公出差、军队行动或劳动等外出活动,是古代中国诗歌中常见的一个主题。在古诗词中,“行役”多用于描述旅途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行”意为行走、移动;“役”则有劳作之意,在这里特指服役、出行、旅行。
以下是5个使用《行役》概念的造句:
-
虽然他身处异地,但心系家乡,每当夜晚来临,总能感受到浓浓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犹如《诗经·秦风·无衣》中所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行役多艰,忧心忡忡。”
-
他常常在外执行公务,每次回来都疲惫不堪,正如古人所云“行役归来是何人”,反映了他长时间在外的艰辛。
-
在古代战争时期,行军作战的士兵们往往远离家乡和亲人,他们只能通过写信或等待归期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正如《诗经·周南·卷耳》中所描述:“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
诗人常常借“行役”之景抒发其内心情感,比如在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关切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因公务出行而远离故土的情怀。
-
这些常年在外执行任务的警察们,就像古代行役之人一样,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他们用自己的勇敢与智慧守护着社会的安全稳定,正如《行役》中所描述的那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