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盲的简介:

wén máng
不识字的成年人。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不识文字的人。【例】政府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之后,社会上的文盲已日渐减少了。

1. 不识文字的人。

文盲》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社会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用来指那些不识字或很少受过教育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盲”一词的含义逐渐演变。在现代语境中,“文盲”通常指的是无法阅读和书写基本的信息或者知识,不仅限于完全不认识文字的情况,也包括不能以一定的速度理解和运用文本信息的个体。

详细解释:

  1. 定义:不识字或不具有基本的读写能力的人。
  2. 社会意义:反映了一个地区、群体乃至个人在文化教育水平上的情况。文盲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普及程度和文化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3. 现代社会含义:虽然“文盲”一词多用于描述不识字的情况,但在现代语境中更倾向于指代缺乏基本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状况。

造句:

  1. 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减少农村地区的文盲率,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
  2. 尽管他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他自学成才,在IT行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说明了文盲状态并不等于无能或无法学习新知识。
  3. 在数字化时代,拥有一定程度的数字素养已经成了基本要求,否则在信息社会中就会成为真正的“文盲”。
  4. 通过推广成人扫盲班和在线教育平台,许多曾经的农村文盲正逐渐掌握基础读写技能。
  5. 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消除知识壁垒,帮助每一个渴望学习的人克服成为文盲的风险。

这些例子反映了在不同语境下,“文盲”概念的应用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máng

1 瞎,看不见东西,对事物不能辨认:~从。~动。~目。~人。~区(指雷达、探照灯、胃镜等探测或观察不到的区域)。~流。~人瞎马(喻处境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