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武的简介:

wén wǔ
1.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 2.特指武事﹑军事。 3.文才和武略。 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 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 6.周文王与周武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文才与武艺。《汉书.卷六七.杨胡朱梅云传.朱云》:「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新唐书.卷九八.列传.王珪》:「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

2. 文臣和武将。《三国演义》第四回:「九月朔,请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西游记》第一二回:「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满朝的文武,无不奉行。」

3. 文德教化和武备防御。《史记.卷一一九.循吏列传.序》:「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4. 周文王与武王的合称。《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唐.白居易〈新乐府.八骏图〉:「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词语详解

文武一词通常用于形容人的才德兼备或行为举止的双重性质,可以具体理解为:

  • :指学问、文化修养、文雅等。它可以是指一个人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或者言行举止上讲究礼节和文采。

  • :则指的是军事技能、武功、勇气、力量等。它可能强调的是勇猛、果断或具备战斗能力。

合起来,“文武”可以指一个人既有高深的学问修养,又有卓越的武艺才能;或者用于描述事物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和特性。

造句

  1. 他既是文采飞扬的作家,也是身怀绝技的武术家,真可谓是文武双全。

  2. 古代的名将们总是以文治国,武功天下,做到了文武兼备。

  3.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也需要具备‘文武’的能力:不仅能制定合理的政策(文),还要能够带领团队完成艰巨任务(武)。

  4. 这位艺术家不仅擅长绘画和雕刻(文),而且是一名优秀的舞蹈编导(武),他将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

  5. 在古代,人们常说‘文以载道’与‘武以济世’,表达了文治和武功并重的重要性。

以上是《文武》一词的具体解释及其造句,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

分词解释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