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的拼音、解释、组词

捣衣的简介:

dǎo yī/yì
1.洗衣时用木杵在砧上捶击衣服,使之干净。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用杵捶打生丝以去蜡,使生丝柔白而富有弹性,而能裁成衣物。也作「捣练」、「捣衣」。

2. 以杵捶击衣物使干净。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老残游记》第三回:「走著看著,见河岸南面有几个大长方池子,许多妇女坐在池边石上捣衣。」也作「捣衣」。

3. 乐曲名。琴曲。相传为唐代潘庭坚所作。古代秋凉时,家家妇女为亲人赶冬衣而捣衣,故乐曲以表现妇女对远方亲人思念的情感为主。也称为〈捣衣曲〉、〈秋杵弄〉、〈秋水弄〉、〈秋院捣衣〉。

捣衣》,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主要指的是妇女在秋夜为家人制作冬衣时进行的一种劳作活动。这种劳动通常是在月光下进行的,妇女们手持石杵,在砧板上捶打布料,以去除其中的杂质或使布料更加平整、柔软。这一过程不仅是一项体力活,也是一种情感寄托和家庭纽带的象征,因为衣物往往是为了给远方的亲人准备的,体现了深厚的亲情与思念之情。

造句

  1. 在古代诗文中,《捣衣》常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或对亲人的牵挂。

  2. 秋夜月光如水,庭院中传来阵阵捣衣声,这是家中的妇女在为远方的亲人制作冬衣。

  3. 这首歌里,歌词“捣衣声声催人归”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

  4. 她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轻巧地用石杵在砧板上捣着布料,整个夜晚都在进行这平凡而充满深情的劳动——《捣衣》。

  5. 古人以“捣衣”为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渴望团圆的心情。

分词解释

dǎo

1 砸,舂:~米。~蒜。~药。~毁。2 冲,攻打:直~敌巢。3 搅扰:~乱。~鬼。

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