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合一的拼音、解释、组词
政教合一的简介:
zhèng jiào/jiāo hé/gě yī
1.政权与教权合为一体的政治制度。古代一些奴隶制国家的君主同时亦是该国国教教主,欧洲中世纪的教皇国由教皇直接掌握政权,这些国家实行的即是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我国西藏,从十七世纪中叶到解放前也曾存在受中央政权册封的喇嘛教格鲁派政教合一的地方封建政权。
1.政权与教权合为一体的政治制度。古代一些奴隶制国家的君主同时亦是该国国教教主,欧洲中世纪的教皇国由教皇直接掌握政权,这些国家实行的即是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我国西藏,从十七世纪中叶到解放前也曾存在受中央政权册封的喇嘛教格鲁派政教合一的地方封建政权。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统理政治与宗教两权的政治制度。如中国大陆的西藏及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均采此制。
《政教合一》这一概念源自历史和社会学领域,具体解释如下:
政教合一:原指在某些国家或地区,政治权力与宗教权力合而为一,由同一个组织或个人掌握最高权力。这种体制下,政府和教会(或宗教机构)的领导层通常是同一套人马,在治理国家、社会事务时也常常互相渗透,共同行使权威。政教合一制度在历史上主要出现在中世纪的欧洲以及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例如,在伊斯兰教早期及其传播初期的一些地区,如哈里发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
造句
- 在《古兰经》历史时期,政教合一成为穆斯林社群的一种普遍结构。
-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与道德标准,该国采取了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
- 这种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在很多传统国家中仍有一定影响力。
- 尽管现代民主制度强调政教分离原则,但在某些地区,人们依然习惯于看到政教合一的存在。
- 政治与宗教领袖共同出席的重要活动,体现了该国实行的政教合一政策。
分词解释
政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4 姓。
教
jiào,jiāo
1 指导,训诲:~习。~头。~正。~师。~导。管~。请~。~学相长。因材施~。2 使,令:风能~船走。3 指“宗教”:~士。~主。~皇。~堂。4 姓。
合
hé,gě
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2 聚集:~力。~办。~股。~资。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5 总共,全:~家欢乐。6 计,折算:~多少钱。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一
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