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剌的拼音、解释、组词

拨剌的简介:

bō là
拟声词:船尾跳鱼拨剌鸣。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拨弄。元.司农司《农桑辑要.卷二.播种.苎麻》:「于畦内用极细梢杖三四根,拨剌令平可。」也作「扒剌」。

2. 琴声走调。《淮南子.修务》:「琴或拨剌枉桡,阔解漏越。」汉.高诱.注:「拨剌,不正。」

3. 拟声词。形容鱼儿自水面跃起及纵入水里,拍击水面所发出的声音。唐.杜甫〈漫成〉诗:「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拨剌》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通常出现在一些古籍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这个词有几种含义和用法:

  1. 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在古文中,“拨剌”多用于形容动物(尤其是鸟、鱼等)的挣扎动作或是飞溅、拍打的声音。例如,古人描述鱼跳跃时的情景可能会使用“拨剌”。

  2. 现代文学作品中借用:有时在现代文学或艺术创作中,为了追求特定的艺术效果或历史感,“拨剌”会被用作具有特殊含义的文字表达。

根据上述内容,《拨剌》的解释大致可以归结为形容动作上的挣扎、拍打或是溅起水花等场景。这里提供5个造句的例子:

  1. 夕阳西下,鱼儿在水中游弋,偶尔跃出水面,发出“拨剌”的声响。
  2. 他仿佛一只被束缚的小鸟,在房间里试图展翅高飞,“拨剌”着想要挣脱束缚。
  3. 冬日清晨,小河中几条鱼儿“拨剌”地跳出水面,溅起朵朵水花,给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4. 古代诗人常常借“拨剌”的意象表达心灵上的挣扎或追求自由的主题,如:“风翻白浪涌‘拨剌’,雨打青荷出‘涟漪’。”
  5. 在描述古代战马跃起时的情景,“拨剌”一词也被用来形容其矫健的动作与气势。

请注意,以上造句中的《拨剌》用法基于上述解释进行了创作,并非直接引自古文献或正式的语言使用规则。

分词解释

1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动。把钟~准了。~冗(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云见日。2 分给:~发。~款。~付。3 治理:~乱反正。4 掉转:~转马头。5 量词,用于成批的,分组的:分成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