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的拼音、解释、组词

媳妇的简介:

xí fù
①儿子的妻子。也用以称呼弟弟及其他晚辈的妻子:弟媳妇|侄媳妇|孙媳妇。②方言。北方称“妻子”;也泛指已婚妇女:这是李家媳妇。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称谓:(1) 称儿子的妻子。【例】王妈妈的媳妇孝顺、勤快,街坊邻居都非常称赞。 ◎ (2) 称晚辈的妻子。【例】孙媳妇、姪媳妇

1. 称谓。称儿子的妻子。《元史.卷一一六.后妃传二.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传》:「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红楼梦》第五七回:「妈明儿和老太太说,求了他作媳妇,岂不比外头寻的好?」

2. 妻子。元.无名氏《渔樵记.楔子》:「你休了媳妇儿?兄弟,你如今可往那去?」《老残游记》第六回:「后来不但他闺女算了王三的媳妇,就连那点小房子也算了王三的产业。」

3. 妇人自谦的称呼。《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五出》:「媳妇建官人,官人莫是贫女亲?」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关系中,“媳妇”一词常用来指称新嫁入夫家的女性。这里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更详细地解释这个词汇:

  1. 字面含义:“媳妇”的“妇”是妇女之意,而“子”有子女、后代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女儿或女婿的意思。“子”在这里被借用为“妻”的意思,因此“媳妇”就是指妻子。

  2. 社会角色与地位:在传统社会里,“媳妇”的身份较为特殊。她通常是作为新家庭的成员加入,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家庭规则。传统观念中,媳妇往往被视为丈夫的家庭的一部分,并需遵循夫家的一些规定,比如尊敬公婆、承担家务等。

  3. 文化象征:“媳妇”一词也常被用来表达对年轻新娘或新嫁入家庭女子的祝福与期望。

  4. 现代意义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媳妇”的概念也在逐渐淡化,更多地强调个人在婚姻中的权利平等,以及相互之间的尊重和支持。

造句示例:

  1. 自从娶了这位贤惠的媳妇后,他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2. 在那个年代,年轻女子被选作媳妇时,往往要经过严格的考验。
  3. 她是一位好媳妇,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 虽然传统观念要求媳妇对公婆十分尊敬,但现代社会提倡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平等和相互理解。
  5. 在某些地区或家族文化里,当一个年轻女子被选为新媳妇时,会举办隆重的婚礼仪式来庆祝这一时刻。

分词解释

1 子、弟及其他晚辈的妻子:儿~。弟~。侄~。孙~。~妇儿(fur )。

1 已婚的女子:~人。少(shào )~。2 妻,与“夫”相对:夫~。3 儿媳:~姑(婆媳)。媳~。4 泛指女性:~女。~孺(妇女儿童)。~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