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有后言的拼音、解释、组词

退有后言的简介:

tuì yǒu hòu yán
当面顺从答应,背后进行非议。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当面顺从,背后却有不服从的言论。书经˙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1. 当面顺从,背后却有不服从的言论。《书经.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退有后言》并非一个直接来源于古典文献或常用成语的具体表达,但从其字面意思推测,“退”可以理解为“退出”或“退缩”,“后言”则可能指的是“不轻易说出的话”。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解读为一种建议或者态度:在需要撤退或避免冲突的情况下,能够深思熟虑后再决定是否发言或行动。

这种表达可能鼓励人们在面对矛盾或冲突时保持冷静和理性,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思考清楚。这与一些古代智慧中的“慎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思想有相似之处。

根据这一解读,我提供5个使用“退有后言”进行表达的例子:

  1. 在团队讨论中遇到意见不合时,我们应该提倡“退有后言”,确保每个人都有时间思考再发言。
  2. 面对突发事件或不公正对待,“退有后言”会让我们更有机会以平和的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对于那些在事业上犹豫不决的人说,“退有后言”,可以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避免冲动导致的失误。
  4. 在与人交往时保持“退有后言”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人际关系,减少不必要的争端。
  5. 无论何时何地,“退有后言”都是值得提倡的态度,它体现了成熟理智的人生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退有后言”这一表达形式可能还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分词解释

退

tuì

1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步。~路。~却。~让。倒~。2 离开,辞去:~席。~伍。~职。~休。引~。3 送还,不接受,撤销:~还。4 脱落:~色。~毛。减~。5 和柔的样子:~然。6 迟缓,畏缩:“求也~”。

yǒu,yòu

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hòu

1 君主;帝王:商之先~(先王)。2 帝王的正妻:皇~。太~。3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窗户。~面。~学。~缀。~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福。~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排。~十名。7 子孙:~辈。~嗣。~裔。~昆。无~(没有子孙)。8 姓。

yán

1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3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4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