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牙余论的拼音、解释、组词

齿牙余论的简介:

chǐ yá yú lùn
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口头顺带表达的言辞,多为称誉他人的好话。南史˙卷十九˙谢裕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今幸至江东,欲烦先生不惜齿牙余论,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

1. 口头顺带表达的言辞,多为称誉他人的好话。《南史.卷一九.谢裕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今幸至江东,欲烦先生不惜齿牙余论,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

《齿牙余论》这个词语并非常见或标准的词汇,但从其字面结构来看,可以推测它可能涉及的是关于“牙齿”的讨论、评论或者闲谈。在这里,“余”可能表示额外的讨论或者是补充性的观点;而“论”则是指对某一话题进行论述或评论。“齿牙”,则具体指的是人的牙齿。

基于上述推测,《齿牙余论》或许可以理解为围绕着牙齿相关的话题进行的一系列讨论、评论或者闲谈,也可以是关于牙齿健康维护等方面的非正式建议和见解。不过,这个词汇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成语或俗语,因此其用法及意义需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确定。

造句

  1. 小时候,我常听爷爷坐在院里摇椅上,对着一群小孩讲《齿牙余论》,每次都聊些关于牙齿保健的知识。
  2. 医生在给病人讲解预防蛀牙的《齿牙余论》时,强调了定期刷牙的重要性。
  3. 家里的阿姨经常分享一些《齿牙余论》,比如嚼无糖口香糖可以帮助减少口腔细菌。
  4. 为了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小王决定开始记录自己关于《齿牙余论》的笔记。
  5. 在一次社区活动中,志愿者们讨论了有关牙齿护理的各种《齿牙余论》。

请注意,以上句子是为了根据推测的内容而创建的例子,并非真实存在的词语或成语。在实际使用时,请确保遵循正确的语言习惯和语境要求。

分词解释

齿

chǐ

1 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通常称“牙”):牙~。~腔。~髓。~龈。~冷(笑必开口,笑的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到冷。因谓讥笑于人,如“令人~~”)。2 排列像牙齿形状的东西:~轮。锯~。梳子~儿。3 因幼马每岁生一齿,故以齿计算牛马的岁数,亦指人的年龄:马~徒增(旧时自谦年长无能)。4 并列:不~(不能同列或不与同列,表示鄙弃)。5 谈到,提及:~及。不足~数。6 触:~剑(触剑受刀,指被杀或自刎)。

1 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垢。~龈。~碜。~祭。2 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子。3 特指象牙:~雕。4 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商。~行。5 姓。

1 文言代词,我:“~将老”。2 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粮。~兴。~悸。~孽。节~。~生。~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3 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人。4 后:“劳动之~,欢歌笑语。”5 农历四月的别称。6 姓。

lùn,lún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4 看待:一概而~。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6 按照:~件。~资排辈。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