茳芏的拼音、解释、组词
茳芏的简介:
jiāng dù
又称“咸水草”。单子叶植物,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木质。茎秆三棱形。叶短,有时狭长。夏季开绿褐色小花。长在沼泽或低湿处。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是改良盐碱地的优良草种。茎秆可供编席或造纸。
又称“咸水草”。单子叶植物,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木质。茎秆三棱形。叶短,有时狭长。夏季开绿褐色小花。长在沼泽或低湿处。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是改良盐碱地的优良草种。茎秆可供编席或造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植物名。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春发茎叶,后抽出深绿色三棱形地上茎,高八十至一百公分,基部具褐色叶鞘,鞘顶叶片短形或鳞片状,环抱于茎的下方。夏秋间开花,长侧枝聚繖花序复出,基部具叶状苞片三枚,短于花序,小穗五至十枚,穗状集生,绿褐色。茎可织席。也称为「咸水草」、「芏」、「芏草」。
《茳芏》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词汇,主要出现在生物学、地理学以及相关领域的文献中。它指的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红树林或盐沼植物的一种。通常特指红树科植物如白骨壤(Rhizophora stylosa)、秋茄(Kandelia candel)等的根部或者类似植物体上所长出的一种红褐色、粘性较大的物质,这种物质含有丰富的单宁酸,可以作为传统药物使用。
造句
- 科研人员从茳芏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已经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研究。
- 在沿海地区进行生态修复项目时,科学家们常常会利用茳芏来改善土壤结构和促进植物生长。
- 传统的中医药物中,一些配方包含了茳芏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特性,茳芏也被用于制作某些特殊用途的胶水或粘合剂。
- 在面对海洋环境变化时,红树林和相关的红树植物(如生长出茳芏的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生态功能。
以上句子体现了《茳芏》在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以及传统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