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的拼音、解释、组词

舆情的简介:

yú qíng
1.群情;民情。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大众言论与意向。【例】政府施政应考量舆情,才不致流于独断。

1. 大众言论与意向。唐.李中〈献乔侍郎〉诗:「格论思名士,舆情渴直臣。」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出:「把舆情向九重分诉,可知他朱瓦碧甍总是血膏涂!」

词语详解:舆情

定义与含义

“舆情”是指公众通过各种媒体对某一事件或现象表达的意见、态度和情绪。它反映了社会成员对于特定问题的看法,通常由意见领袖、普通群众以及网络用户等群体共同构成。

组成要素 - 信息源:通常来源于新闻报道、社交媒体、论坛讨论等内容。 - 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微博、微信、知乎等)。 - 受众与参与度:公众对信息的关注程度和互动情况,如评论数量、转发次数等。

特点 1. 广泛性:覆盖社会各阶层。 2. 多样性:观点多元,存在对立或冲突的可能。 3. 即时性: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反映当前形势。 4. 强势影响性:可对公共政策、企业经营产生直接影响。

造句

  1. 在最近发生的环保事件中,舆情反应十分强烈。
  2. 这句话说明公众对于该事件的关注度高且态度鲜明。

  3. 当地政府迅速了解了此次事故后的舆情状况,并据此调整了应对策略。

  4. 表明政府对社会情绪变化的重视以及其采取行动的能力。

  5.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舆情已经成为影响政治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6. 指出舆情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7. 企业要时刻关注产品的市场反馈及相应的舆情动态,以便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8. 强调企业需重视并有效管理自身品牌形象和公众舆论的重要性。

  9. 此次灾难的发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舆情态势。

  10. 描述一个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整体反应情况。

分词解释

1 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马。肩~。2 古代奴隶中的一个等级,泛指地位低微的人,亦用以指众人的:~台。~论。~情(群众的意见和态度)。3 疆域:~地。~图。堪~(相地,风水)。

qíng

1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绪。~怀。~操。~谊。~义。~致。~趣。~韵。性~。~愫(真情实意)。~投意合。~景交融。2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人。~书。~侣。~诗。殉~。~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3 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欲。发~期。4 私意:~面。说~。5 状况:实~。事~。国~。~形。~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