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自用的拼音、解释、组词
师心自用的简介:
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师心,以自我之意为师。「师心自用」指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语本《庄子.齐物论》。△「刚愎自用」
2. 《庄子.齐物论》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1>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夫随其成心2>而师3>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4>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注解〕 (1) 芒:通「茫」,不了解、一无所知。 (2) 成心:成见,即对人事存有主观之见。 (3) 师:效法、采用。 (4) 越:意当指「越国」。
3. 庄周是战国时候的思想家之一,其人生观崇尚自然无为,逍遥自得,而政治观则主张无为而治,与老子同为道家思想的宗师,著有《庄子》一书。这篇〈齐物论〉主要在表达庄子的宇宙观及其对人、事、物的认知。庄子认为不论万物外在的环境和形式如何变化,都有一个真实的力量在主宰著万物,不会随著外在的变迁而增减。人一出生下来,就是禀受著自然的变化,但是人却执著于自我,与外物互相摩擦、冲撞;到处奔走驰驱,终身劳苦忙碌而疲困,却不能停止,甚且不知道自己的归宿何在,这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吗?人生在世,难道都是这样的昏昧、糊涂吗?人类所以如此昏昧的原故,就在于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成见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所有的是非都是因为人先入为主的成见而产生。后来这里原文的「随其成心而师之」,演变成「师心自用」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1. 刚愎任性,自以为是。唐.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又况不及中才,师心自用,肆于人上,以遂非拒谏,孰有不危者乎?」宋.陆九渊〈与张辅之书〉:「学者大病,在于师心自用。师心自用,则不能克己,不能听言。」也作「师心自是」。
词语详解
师心自用(shī xīn zì yòng)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宋代苏轼《东坡志林·记梦》:“师心自用者,必无成。”其基本含义是指固执己见、不听别人意见而自我为中心。它强调一个人过于自信,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而不参考别人的建议或智慧。
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过分自信的人,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只依赖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忽视了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误或行动失败。
造句
- 这个项目因为经理师心自用,拒绝采纳团队成员的意见,最终导致严重的问题。
- 小李常常师心自用,他的新想法虽然有些新颖但往往难以实施。
- 领导者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避免师心自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听取不同意见,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 这次团队合作失败的原因是其中一个人过于师心自用,不考虑他人的观点。
- 尽管他很有想法,但因为师心自用而不愿意听从别人的建议,所以他的计划并不总是顺利。
分词解释
shī
1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3 效法:~法古人。4 榜样:~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7 军队:会~。出~。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9 一国的首都:京~。10 姓。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zì
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2 从,由:~从。~古以来。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yòng
1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2 可供使用的:~品。~具。3 进饭食的婉辞:~饭。4 花费的钱财:费~。~项。~资。5 物质使用的效果:功~。有~之才。6 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7 因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