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陋寡闻的拼音、解释、组词
孤陋寡闻的简介:
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寡,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语出《礼记.学记》。
2. 《礼记.学记》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3. 《礼记》为十三经之一,大概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记。本为许多关于「礼」的单篇文章,西汉戴圣从中选取四十九篇编订成书,世称「小戴礼记」,成为现今通行的版本。其中的〈学记〉篇,论述了学习的方法,以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篇所讲述的内容,可说是互为表里,自古以来甚为学者所推重,直至今日,书中的道理仍然深具价值。这段文字,说明了古代大学中进行教育的正确方法,应该在一切的问题与邪念萌发之前,就用礼节加以禁止约束,这样就叫做预防。而利用学生接受教育的时机,给予教导,就是合于时宜。不超越学生的程度而循序渐进的施行教育,就叫做合乎顺序。让学生互相观察而学习彼此的长处,就是观摩、切磋。这四种方式,就是促使教育兴盛、成功的原因。如果在邪恶的念头和罪过发生后,再加以禁止,这时的教育就发挥不了作用,容易显得格格不入而无法克服问题。过了应该学习的时期才去学习,即使花费相当的努力也难有成就。杂乱的施教而不循序渐进,就会破坏整个知识的系统性而缺乏条理。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研讨,就会造成学识浅陋而见闻不广。对朋友怠慢就违背了师长的教导;一旦言行偏差,就会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这六项,就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后来「孤陋寡闻」被用来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1. 学识浅薄,见闻不广泛。【例】他不仅孤陋寡闻,还自以为是。
1. 学识浅薄,见闻不广泛。《抱朴子.外篇.自叙》:「贫乏无以远寻师友,孤陋寡闻,明浅思短,大义多所不通。」《三国演义》第一○回:「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
词语解析:
《孤陋寡闻》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见闻不广,学识浅薄。这个成语中的“孤”指的是孤独、单一,“陋”指的是见识简陋、粗浅,“寡”指的是很少的意思。“孤陋寡闻”合在一起就是指由于见识有限而形成的偏狭、浅薄的观念和见解。
造句:
- 小明平时很少接触社会,所以显得孤陋寡闻,在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上经常出错。
- 他总是自以为是,对别人的意见嗤之以鼻,真是一个典型的孤陋寡闻的人。
- 领导要经常阅读各类书籍和资料,不能让自己变得孤陋寡闻,眼界狭窄。
- 这位老先生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知识渊博,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孤陋寡闻的特征。
- 她渴望接触各种新事物,不再做一个孤陋寡闻的人。
分词解释
gū
1 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儿。遗~。托~。~寡鳏独(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2 单独:~单。~独。~立。~僻。~傲。~茕(单独无依然)。~介。~身。~危。~芳自赏。~苦伶仃。~掌难鸣。~云野鹤(喻闲逸逍遥的人)。3 古代帝王的自称:~家。~王。4 古同“辜”,辜负。lòu
1 丑的,粗劣,不文明的:丑~。粗~。~俗。2 狭小,简略:~室。简~。因~就简。~巷簟瓢(形容家境贫寒,生活清苦)。3 见识小:浅~。孤~寡闻。4 轻视:~今而荣古。guǎ
1 少,缺少:~薄。~恩。~陋。~趣。优柔~断。~不敌众。孤陋~闻。~廉鲜(xiǎn )耻(不廉洁,不知耻)。清心~欲。2 淡而无味:~味。清汤~水。3 妇女死了丈夫:~妇。~母。~居。守~。wén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3 出名,有名望:~人。~达。4 名声:令~(好名声)。丑~。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