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资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武兼资的简介:

wén wǔ jiān zī
资:具备。具有文才和武艺。指人文武全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文才和武艺兼备。南朝梁.沈约〈梁武帝集序〉:「夫成天地之大功,膺乐推之宝运,未或不文武兼资,能事斯毕者也。」唐.韩愈〈举马摠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屡更方镇皆有功,若以代臣实为至当。」也作「文武兼备」、「文武兼济」。

文武兼资》是一个成语,出自古代中国儒家经典之一的《左传》,原文为“君子不重伤,不重誓。非礼勿履,非义勿行。故能文武兼资”。该成语中的“文”指的是学问、文化、文学等智慧方面的修养;“武”则指武勇、武功或军事才能。综合来看,“文武兼资”形容一个人不仅有卓越的文才,还有杰出的武略或治理国家的能力。

解释: - “文”:表示知识丰富、学问渊博、善于表达和论述。 - “武”:指的是武艺高强、勇猛果敢或军事才能出众。 - “兼资”:意味着同时具备上述两种特质且均能精通,即既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智慧,又有出色的武略或治理国家的能力。

造句

  1. 我们非常需要一位文武兼资的人来担任新一届的军事长官。
  2. 这位将军不仅拥有卓越的指挥才能,还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是个典型的文武兼资的人物。
  3. 在古代,那些既有丰富学识又有高超武艺的士子往往受到重用,被称为文武兼资
  4. 他的父亲是一位文武兼资的学者和官员,对他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5. 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全面发展自己,既要注重提高文化素养,也要加强体育锻炼,力求达到文武兼资的理想状态。

分词解释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4 姓。

jiān

1 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旬(两个十天)。~程。~并。2 同时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而有之。~收并蓄。~顾。~职。~任。~课。

1 财物,钱财:~源。物~。~财。~金。~费。~料。工~。川~(路费)。2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本。外~。独~。合~。~方。3 供给,帮助:~助。~送。~敌。可~借鉴。4 智慧能力:~质。天~。5 出身和经历:~格。~历。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