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甲的拼音、解释、组词
鼎甲的简介:
dǐng jiǎ
1.指豪族大姓。 2.科举制度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以鼎有三足,一甲共三名,故称。
1.指豪族大姓。 2.科举制度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以鼎有三足,一甲共三名,故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科举时代状元、榜眼、探花的总称。《儒林外史》第八回:「将来不日高科鼎甲,老先生正好做封翁享福了。」也称为「鼎元」。
《鼎甲》这个词通常是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荣誉等级。在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中,殿试是最高级别的考试,通过此考试后,考生将被授予不同的名次和称号,其中第一名为状元(鼎甲第一名),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这三个名次统称为“鼎甲”,象征着学识与才华的巅峰。
详细解释
- 鼎甲:在古代科举考试中,“鼎”是三足的铜质礼器,象征尊贵、稳定和和谐;“甲”是指第一等或第一名。因此,“鼎甲”常用来形容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前三名的考生。
造句
- 自古以来,状元郎都是人们羡慕的对象,因为在古代,获得鼎甲之名不仅意味着学识出众,更代表着无上的荣誉和地位。
- 他自小勤奋好学,终于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了鼎甲,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 这份录取通知不仅代表了他在学术道路上的成就,也象征着他即将成为鼎甲的一员,这将是他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
- 状元、榜眼和探花被称为“鼎甲”,这一称号不仅是对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认可,也是对他们未来为国效力的美好期望。
- 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成为一名鼎甲之一,他日以继夜地研读典籍,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通过这些句子可以看到,“鼎甲”这个词不仅承载着古代学子对于学业成就的追求和自豪感,也体现了社会对学士们高度认可的态度。
分词解释
鼎
dǐng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2 锅:~罐。~锅。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5 大:~族。~臣。~力支持。6 正当,正在:~盛(shèng )。
甲
jiǎ
1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子。花~(六十岁的人)。2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等。3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名为“进士及第”);二~(名为“进士出身”);三~(名为“同进士出身”)。4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兵。~士。5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板。装~车。6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7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8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长。9 植物果实的外壳:~坼(外表裂开)。10 古同“胛”,肩胛。